已有1條回答
當孩子進入大學之后,會面臨著一個全新的環境,甚至有的人要去離家很遠的地方就讀,如果孩子不能快速的適應大學生活,就有可能出現心理障礙,最后導致孩子退學,那么大學生十大心理問題有哪些呢?
大學生十大心理問題
1、焦慮
焦慮是一種類似擔憂的反應或是自尊心受到潛在威脅時產生擔憂的反應傾向,是個體主觀上預料將會有某種不良后果產生的不安感,是緊張、害怕、擔憂混合的情緒體驗。人們在面臨威脅或預料到某種不良后果時,都有可能產生這種體驗。
適度的焦慮是正常的,而過分的焦慮則會使人處于一種無所適從的狀態,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辦事效率低下。大學生普遍存在焦慮情緒,主要表現在考試、戀愛、經濟和擇業等方面。如果處理不當,會損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學業。
2、不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和環境
初入大學的大學生們很容易有環境適應的問題,這種不良的心理情緒通常集中在大一新生群體中。對于他們來說大學是一個集體生活的陌生環境,很多學生在高中時可能沒有住過集體宿舍,學習也是由老師和家長的督促完成的。突然步入大學的他們,可能會感覺環境很陌生,每天都會想家想父母,注意力難以集中到新同學的交往和學習上。
3、迷茫與困惑
大學階段,大學生處于自我確認、自我重塑的成長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同學往往體現出困惑叢生、無所適從的心理狀態。
大學生有心理問題怎么辦
1、合理的宣泄
當我們的情緒郁悶在心中無法消散的時候,那就應該找到一種方法,合理的宣泄出去,從而能夠很好的起到調節心理的效果,但是一定要注意在合理宣泄的時候,要注意場地,時間以及人物,千萬不要無端的遷怒于別人,否則更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2、轉移注意
心理問題往往有這么一個特點,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嚴重。所以,不要老盯著自己的所謂問題不放,不可過分關注自我,而應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3、調整生活規律
很多時候,只要將自己習慣了的生活規律稍加調整,就會給自己整個的精神面貌帶來煥然一新的感受。所謂的心理問題也隨之輕松化解了。
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是在社會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創造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增長見識,調適心理,把自己融入到社會中,培養協作意識,從而樹立健康向上的心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