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同樣也適用于不同的教育方式,這就很考驗家長因材施教的能力。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打罵不能讓他聽話懂事,只有好言好語,他才能聽進去,這就是典型的吃軟不吃硬。那么孩子吃軟不吃硬怎么教育呢?
孩子吃軟不吃硬怎么教育
1、學會包容孩子的錯處
當孩子犯錯之后,家長不要急著上去責罵他,反而要先學會包容他的錯處。當孩子闖下大禍后,他肯定也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這時他的內心其實也非常自責,知道了自己不該這樣做。
家長可以先緩解下情緒,不要論孩子的對錯,先讓他主動去承擔責任道歉,自己在旁協助。
2、尊重孩子,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自己的人生也具有一定的規劃。父母不應該將他作為自己的附屬品,都要懂得將選擇權和自主權交還給孩子,適當的給予他幫助,給他留有一定的個人空間。
當父母真正的做到尊重孩子時,他的心里也就能能夠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信任,有利于促進親子之間的互相理解,使得親子之間的交流更為順暢。
3、讓他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有些倔強的孩子怎么教育都不肯聽,媽媽讓去打掃房間就是不去。這個時候家長就要讓孩子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可以不打掃房間,明天的零花錢就沒有了。
孩子吃軟不吃硬,就不要用威脅的語氣和他說話,否則他會有情緒就更加不愿意去打掃房間了。要用商量的語氣和孩子說,讓他覺得自己是有選擇的,自己可以選擇打掃房間,還是不要明天的零花錢。
4、理智地和孩子分析錯處
當家長和孩子順利地處理完事情后,家長接著可以進行下一步了。回到家后,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回顧整件事情的起因、過程及后果,嘗試讓他反思自己有哪些錯處。
如果孩子固執地不愿意承認的話,家長可以理智地和他分析錯處。家長要平靜地列出孩子錯誤的地方在哪,并向他理智地提出建議。
5、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他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并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孩子吃軟不吃硬,用這樣的方式更能培養出他的好性格。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