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近幾年來,被棄養的孩子也不在少數,他們有的被福利院所收養,也有被其他家庭所領養的,雖然說能收到關愛,但若是孩子得知自己是抱養的,在心理照樣會出現落差,那么被抱養的孩子心理缺陷有什么呢?
被抱養的孩子心理缺陷
1、性格敏感
許多孩子被領養的時候已經兩三歲了,因此清楚自己是被領養的,很難和領養家庭非常融洽地生活,這些孩子更容易形成敏感、內向的性格,會下意識關注他人的態度和變化,不太容易控制情緒。
2、多余感
由于領養的家庭多數是條件較好的城市家庭,基本上過著物質條件與原來相比較優裕的生活,不需要孩子為家庭做什么。這樣會使孩子覺得自己對新的家庭一點貢獻沒有。
3、缺乏安全感
孩子可能覺得自己是被拋棄的,而存在有不安全的心理,有一些可能覺得自己是外來的,而無法融入被收養的家庭。再加上周圍環境對他的一些傷害,以及一些不友好的言論,都會造成其安全感的缺失。
4、被憐憫感
由于社會輿論的負面影響或者其他人的過度渲染,社會上普遍對孤兒抱有同情心理,但同情如果得不到恰當的表現,反而會加重孤兒的被憐憫感,從而加重孤兒的心理負擔。
被抱養的孩子該怎么教育引導
1、對孩子不要隱瞞
首先孩子對自己的甚至有知情權,其次,若是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可能會產生一些隔閡。對于這樣的問題其實沒有必要進行隱瞞,因為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與其晚知道不如早知道,這樣的話也可以避免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創傷,能夠與孩子拉近關系,不會產生距離感。
2、盡量做到視為己出
從決定抱養孩子那一刻起,作為母親就要懂得自己的責任。就要盡全力地呵護、疼愛,教育好孩子。而且要始終如一,要貫穿一輩子。
很多時候當做母親的在沒有自己親生子的時候,會跟孩子特別親,一旦有了自己的孩子,便開始有了對孩子的各種嫌棄。其實有私心可以理解,也是正常的,但人要善良,絕對不能黑心腸。
3、用言行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那份真愛
作為養母對孩子的好不能光做表面文章,要落實在生活的細節上,要在行為上讓孩子真切感受到母親對孩子那份疼愛與呵護。而且不只是身體的,還有精神層面的各種需要。而這份家庭的溫暖,不會讓孩子在知道自己身世后,感受到親情的缺失而讓自己覺得悲涼與不幸。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