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上課不進教室是明顯的厭學表現。這對孩子的學習和身心都有著巨大的影響。所以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上課不進教室的現象要及時的引導孩子,那么孩子上課不進教室怎么辦?
孩子上課不進教室怎么辦
1.在家給孩子制定一些任務,規定時間內要完成
家長在家里可以給孩子制定一些小任務,比如說洗個水果或者是拖個地這些都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里去完成,這樣會讓孩子感覺到規矩和時間的重要性,培養孩子的規矩性,在去上學的時候孩子也會把學習當作是任務,慢慢在教室就能坐住了,也就不會影響到學習了。
2.給孩子做榜樣,建立守規矩的意識
家長是孩子很重要的一個老師,孩子通常會以家長為榜樣,這時候家長可以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讓孩子去親身感受,慢慢的通過這樣的引導,孩子也就從內心有了規矩感,在去學校時家長告訴孩子這就和平時在家一樣,都要守規矩,孩子自然而然也就接受了,自然上課也就不會有坐立不安和小動作的行為了。
家長是很重要的一個角色,遇事多去想一些技巧,辦法總比困難多,給孩子一些引導和時間,孩子終會成為一名合格的學生。
3.學會和孩子溝通
作為家長,當孩子不愿意上幼兒園時,首先可以了解孩子原因,然后再問孩子:“孩子,昨天在學校玩的怎么樣?跟媽媽分享下可以嗎?”,以關心的態度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讓孩子多想想幼兒園的好。
對孩子說校園里有好多好玩的東西,如“你昨天不是玩了那個滑滑梯嗎?老師說你玩的好好呀,還有那么多朋友想和你玩呢?老師說今天還會帶你玩別的東西,你要回來跟媽媽講,我們家的兒子最乖啦,快去上學吧,今晚媽媽早點接你放學,做好吃的給你。”
4.給孩子心靈上一些陪伴
父母可以選擇一個小玩具或者布偶讓孩子帶到學校,讓這個玩具成為父母在學校的象征,在心靈上陪伴孩子。
例如父母做情境演練時,就可以帶著熊熊一起練習,陪著孩子一起面對害怕的事情,有時候孩子可能會將熊熊當作自己,用父母說過的話安慰熊熊,同時孩子也會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可以解決眼前困境的;
有時候也可能會將熊熊當作父母,將自己心中的感覺告訴熊熊,即便忍不住還是會哭泣,但在熊熊的陪伴下,仿佛父母在身邊而不孤單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