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時候孩子上學前的心理準備往往比孩子上學時候好好學習更重要。所以每當孩子開學前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那么孩子上學前做好哪些心理準備呢?
孩子上學前做好哪些心理準備
1.培養更為獨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進入學校后,許多事情不能由爸媽代辦,要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值日等任務。因此,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要給孩子鍛煉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讓他們自己吃飯、穿衣、刷牙等等。其次還要有目的地讓孩子學會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收拾自己的教科書、文具,整理書包。
2.培養孩子與人大膽交往合作的能力
上學校以后,孩子將要面對的是一個更加復雜多變的生活天地,孩子要在這里學習知識,鍛煉能力,對孩子的獨立性是一種考驗,更是一種磨煉。
培養孩子樂群,學會與人交往、善于交際,具有良好的個性,對孩子愉快、成功地適應開展新生活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如果孩子之間的交往問題處理不當,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很容易產生大影響。因此,爸媽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通過場景模擬或在外出游玩時鼓勵孩子鍛煉試錯。
3.告訴孩子老師可以幫助你
孩子在上學后會覺得焦慮的另一個原因,是在家習慣了向家人求助。但是在幼兒園,媽媽奶奶都不在,只有剛剛認識的老師。或許他想尿尿,卻脫不下褲子,不知道該不該找老師。
或許在家很多人關注他一個人,而在幼兒園如果不能大聲呼喚,因為孩子太多,老師可能會忽略他。這些情況,都會讓孩子覺得孤單害怕。
4.對學校生活的懷念與期待
家長與孩子討論過去學校中發生過的事情,支持孩子復盤某些有趣或煩惱的事情,是幫助孩子對學校生活具有更多掌控感的好方法。
當孩子內心對學校生活產生了積極的期待,打算努力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學期的學習中去時,這就是理想的狀態了。但心理學上并不認為有什么100%的理想狀態存在,所以我們也是努力向著這個理想狀態靠攏即可。
5.帶孩子到學校參觀
最好參觀學校,讓孩子親身體會一下學校里寬大的校舍;學校生上課時良好的課堂秩序;學校生大聲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校生能寫會算的技能,使孩子對學校生產生敬仰羨慕的心情,渴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名學校生。
同時熟悉并欣賞校園環境,認識教學區、生活區、活動區,順便可以進行簡單的愛護花草樹木及學校公共設施的教育。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