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跟孩子溝通對家長來說是一件難題,你說你的孩子還是在那無動于衷,面對孩子不想聽,家長也很無奈,那么如何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呢?
如何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1、少嘮叨,多聆聽
聆聽是一門藝術,認真的聆聽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費斯諾定理指出人有兩只耳朵卻只有一張嘴巴,這意味著人應該多聽少講。 很多家長抱怨,跟孩子溝通就像一場獨角戲,自己在賣力的演出,卻毫無回應。
這種單方面講道理的交流根本稱不上是溝通,因為一直都是你在說,你說的這些話,孩子很可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在平時的教育中,家長要多做聆聽者,引導孩子多表達自己的見解。特別是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你更應該用心的傾聽他內心的聲音。
2、不吼不叫,心平氣和的溝通
心平氣和的與孩子溝通,是家長能給孩子成長過程中提供的最大的養分。作為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理性的與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這樣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3、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說的每一句話往往都反映著他的內心世界。所以,我們平時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要多傾聽,讀懂他們背后的感受。孩子的眼界和想法與成人不同,這是很多父母都會忽略的問題,我們習慣于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問題,而忽略了他們的感受。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多觀察孩子,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不但可以拉近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所有的問題也都會迎刃而解。
4、和孩子商量,相互尊重
凡是有事的時候家長都要跟孩子商量: “你看咱們這樣行不行?今天我們去這兒成不成?”耳濡目染,孩子也會變成尊重別人的人,養成有事商量的習慣。
5、讓孩子學會選擇
選擇是求生的一種能力。當孩子有事的時候,比如說小學升中學,很多媽媽會說:“我為了把你弄進這個重點學校花了大力氣,投入了很多錢,所以你必須去。”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特別痛苦。此外,學校組織的一些社會活動,包括課外輔導班等,都應該讓孩子決定要不要去,讓孩子學會選擇也是家長對他的信任。
6、注意音調和肢體語言
家長和孩子溝通時,說話的音調和肢體語言影響溝通效果很大。家長適時對孩子一個真心的微笑,摸摸頭,拍拍肩,甚至一個熱情的擁抱,勝過千言萬語。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