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教導孩子:“與其把心思用在互相攀比上,不如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不斷取得進步。”那么當孩子與同學攀比應該怎樣教育呢?
孩子與同學攀比應該怎樣教育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會孩子什么值得去比較,也是修正攀比心理的重要環節。我們需要教會孩子對比自己的過去和現在,而非盯著別人不放。多跟自己比較,我成長了嗎?我跟去年有什么不同?我有什么樣的收獲和進步?
不僅可以促進孩子形成正向的比較,還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反思能力。如果有時間帶孩子去鄉下勞作、去做志愿者,讓孩子知道什么是真正有意義的人生,讓孩子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滿足感,而不是被攀比的小怪物追著跑。
另外,讓孩子明白賺錢不易也是很有意義的。曾經就有一位寶媽帶孩子去撿礦泉水瓶,撿了幾小時還不夠買根冰棍,可卻結結實實地給孩子上了生動的一課。
2.年輕父母不要過分疼愛獨生子女,防止出現攀比慣性
作為父母不要給孩子一切他想要的東西,這樣很容易養成幼兒過度的自我中心的心理,不能對孩子百依百順,嬌生慣養。姑息遷就很容易造成攀比慣性,以致變成賄賂幼兒,不利于幼兒心理健康的發育。
3.告訴孩子你可以和同學比學習。
家長可以邀請孩子的同學們來家里玩,然后和孩子們一塊兒聊聊天,并且告訴其他的孩子們,“學生之道應該是以學為主,我提議,在這個月底的測試中,大家可以通過測試分數來檢驗誰更加努力誰更會學習,如果成績理想,我有獎勵哦。”
孩子在一旁,暗暗記在心里,會更加努力學習的。
4.帶孩子認識社會
我們可以讓孩子去一些經濟狀況不太好的地方,比如偏遠山區,福利院等等地方。讓他們認識到生活不易。我相信孩子在看完這些之后一定會有所感觸,攀比行為自然會有所改善。
5.讓孩子學會欣賞自己。
告訴孩子,通過暗示自已‘’我可以“、”我能行“、”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給自己鼓掌加油,來撞擊出生命的火花,保持奮發向上的勁頭。
當然,這不是孤芳自賞,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自以為是和盲目樂觀。而是激勵自己奮發進取的一種心理素質,是戰勝自己,告別自卑心理、擺脫煩惱的一種樂觀情緒。
孩子與同學攀比的后果
1.造成孩子的性格古怪。
孩子喜歡攀比,當父母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時,孩子就會大發脾氣。有時候即使是父母講道理,孩子也聽不進去,漸漸地就會變得脾氣暴躁。
2.孩子變得更物質。
當孩子出現攀比心理后,就會更加的注重物質財富而忽略精神財富。喜歡同身邊的小朋友比較價格的高低,物質的優越,而失去了作為孩子的童真童趣。
3.失去自信。
倘若在物質條件方面,有的孩子不如其他的小朋友。當他們出現攀比行為時,就會使得有的小朋友失去自信,覺得自己事事不如別人而產生自卑心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