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生活中孩子在遇到困難時總愛找借口,沒有信心與膽量去解決,而是唯唯諾諾、有畏難情緒,這樣對孩子的發展是有極大影響的。那么如何幫孩子克服畏難情緒呢?
如何幫孩子克服畏難情緒:
1、調整應對難題的心理狀態
兒子剛開始學珠心算的時候,就覺得“太難了”,練著練著就會發脾氣,甚至想放棄了。其實,這“難”不僅是指學習新技能時的不適應,更“難”在克服遇到新問題時的畏難心理。調整應對難題的心理狀態,比難題本身要困難得多。
2、不要用強硬方式逼孩子
于是先來一頓劈頭蓋臉的批評,從而徹底擊垮孩子的心理防線,企圖用“激將法”讓孩子重振士氣。
在最后還是期望父母當再次看到孩子想要逃避困難的時候,不要著急,也不要用一些有些強硬的手段去逼孩子。
3、多用積極向上的語言鼓勵孩子
孩子做正確的事時應該如實的得到嘉獎,但孩子不小心失敗時,家長不要老是用責備的語氣對待孩子,要給予孩子精神上的鼓勵,這種積極向上的語言對孩子來說不僅是一種安慰,也是讓孩子重建自信心的方式。
4、幫助孩子正視自己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首先應該冷靜下來幫助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避免孩子找各種理由,讓孩子學會重新審視自己,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然后慢慢地去解決,解決的過程也是建立自信心的過程。
孩子有畏難情緒原因:
1、家長把自己的想法強壓在孩子的身上。
家長會要求自己的孩子要聽大人的話,不能獨自行事,會強行地把自己的想法安插在孩子的身上。這時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嚴或者是安排的任務太難,孩子容易趨向失敗,孩子會變得更加的不自信,懷疑自己的能力不行,遇到困難沒有勇氣面對,只有退縮、找各種的理由。
2、家長的批評指責行為
當孩子做的事情達不到家長滿意的時候,家長就會對孩子進行指責,輕則語言暴力,重則行為暴力。孩子已經被家長打壓的不敢有所作為,生怕自己會做錯什么事而再次受到批評,孩子已經沒有了自信心,不敢主動,不敢直面問題與困難。
3、家長的過度溺愛方式
孩子害怕困難說明孩子對困難接觸的少,并不得心應手,而是手腳慌亂。有些家長把孩子捧在手心中,不讓孩子受到一丁點兒的磨練。家長包辦孩子的一切事務,把什么事情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孩子沒有困難,自然得不到鍛煉。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