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們都知道凡事都要做好心理準備,比如上學前家長要引導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出現問題我們也要做好心理準備、考試前不但要做好復習準備還要做好心理準備,那么孩子在上學前要做好哪些心理上的準備呢?
孩子在上學前要做好哪些心理上的準備
1.生活習慣的適應
孩子在家里或在幼兒園里,對于時間概念的要求并不強,他的腦子里缺乏時間概念;而進入小學后,首先要適應打鈴上課,上課要坐在固定的位子上,要注意聽講,不許隨便說話,上課時不能去廁所等等。
上學前家長一定要加強對孩子在這些方面的訓練,有些孩子上過學前預備班或者幼小銜接,情況可能會好點,但無論如何,家長都不能掉以輕心。
2.自理能力的提高
家長要有意識地鍛煉孩子學會自己穿、脫衣服,系鞋帶,洗手和上廁所等,培養他們自己管理自己的文具、書包以及如何使用這些文具的能力等。
3.上學程序的訓練
在上學前,家長可在家里對孩子進行“模擬常規訓練”:上學帶齊學習用具,準時到校;聽到鈴聲響走進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把書包放進課桌;老師來到教室時,起立向老師問好;
坐的姿勢要端正,上課認真聽講,發言先舉手等一整套的學習程序的訓練。家長充當老師,對孩子進行反復的訓練而使其形成習慣。
4.學習方法的培養
家長應教會孩子上課注意聽講及識字、閱讀的方法,書寫和做作業的技巧,培養孩子按時準備功課、完成作業的習慣。只有讓孩子能自覺地適應這種學習方法,入學后才能順利地開始正規的學習生活,并取得好成績。
5.角色轉變的演練
孩子入學后,就要從“玩耍的孩子”轉變為一名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小學生,所以家長要在孩子入學前進行這種角色轉變的預演。
如對他的稱謂上應有意識地稱呼“某某某同學”,來啟發他的角色意識,并對他講:“上了學就是一名學生了,就要遵守學校紀律、和同學搞好團結、尊敬老師、愛護公物等,這些都是學生要做到的。”
家長在孩子上學前要做好哪些心理上的準備
1.給了孩子新的教育,不是放他們傻玩六年,玩的這六年,要建構的能力很多,如果只是傻著玩,那大山里的孩子學習應該最沒問題。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
2.如果你自己曾經對學習和分數產生過恐懼,那么你有很大的機會把這種焦慮移情到孩子身上。當你相信學習并不難,分數并不是唯一衡量成功的標準,可能焦慮會隨之而散。
3.沒有什么比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更重要
孩子剛剛進小學,當任何與上學相關聯的要素令他們厭煩,請一定要幫他們排除。當一個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好的學習習慣才有載體。
如果他討厭學習,按時起床,上學不遲到,先做完作業再玩,預習,復習,自己收拾書包,這些所謂的好習慣,又有什么意義?
所以在孩子上學前家長和孩子都要做好心理準備,然后愉快的迎接全新美好的學習生活!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