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每天放學回來都不會主動寫作業(yè),每次都要說很多次才會進房間,然后拿出作業(yè),邊玩邊做,還會坐在那里發(fā)呆,孩子寧愿坐著發(fā)呆也不寫作業(yè)怎么辦?
孩子寧愿坐著發(fā)呆也不寫作業(yè)
1、讓孩子明白學習不是為了家長,而是為自己。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龍應臺說到。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低端無腦的工作機會會越來越少,被機器所代替,沒有技能的人,必然會被社會淘汰。學習,并不僅僅是收獲了多少文化知識,而是一個人的視野有多開闊,思想能到達什么高度。不少家長認為這種道理孩子無法理解,其實你不說,孩子只會更加迷茫,對于學習更加沒有正確的認知性。
2、丟掉家長沉重的愛: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世界小姐張梓琳在談到親子教育時表示:“不要對孩子說,我今天不工作是為了你,你將來一定要爭氣。這種需要回報的愛,有問題。”
家長以為只要自己付出全部,孩子就會變好。其實“一切都是為了孩子”這種沉重的愛,在家長說出口的時候,就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進而產(chǎn)生了厭學的情緒。
3、培養(yǎng)孩子的危機感和責任心。
如今的孩子,都生活在衣食無憂、備受寵愛的環(huán)境之中,他們不需要多努力就能夠擁有還算優(yōu)質(zhì)的生活。從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學,這種需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才能擁有較好教育資源的事情,孩子根本不懂。
孩子缺乏學習的動力,認為學習僅僅是為了家長,也就導致孩子在學習中不計后果,缺乏危機感和責任心。
4、尊重孩子的夢想。
父母總是認為孩子的思想太幼稚,根本不懂得如何做好事情,對于未來也不會擁有判斷力。你真的與孩子進行過真正的溝通嗎?
試著問一下孩子關(guān)于學習的想法,其實不少孩子并不是真的討厭學習。關(guān)于未來,即便是小學生,也擁有自己的想法與判斷力,家長需要對孩子的夢想進行引導與幫助,而不是一味的打擊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讓孩子對自己產(chǎn)生懷疑,對學習產(chǎn)生抗拒。
5、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
不少家長都認為監(jiān)視孩子是必須的,卻造成了孩子的叛逆心理。家長的動機是好,但手段不正當,過于嚴格的管教,會破壞親子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造成孩子苦惱、煩躁的情緒,也會讓孩子認為自己不被信任,進而造成學習成績下降的結(jié)果。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quán)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