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脾氣不好大多和家長的平時教育有關,所以當家長有孩子脾氣不好我做家長的該怎么教育這個問題的時候,也說明家長的教育或者平時的習慣影響到了孩子。隨意家長不但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還要從家長自身的角度出發,和孩子一起進步。
孩子脾氣不好我做家長的該怎么教育
1.平視孩子
教育孩子,心態很重要,有些家長缺乏耐心,動不動就大吼大叫,殊不知,這樣一開始就讓孩子產生了抵觸情緒,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父母要學著平視孩子,用對話,而不是訓話的態度與孩子溝通,才能讓孩子放松警惕,接受父母的行為。
2.走進孩子內心
解決問題,要從根源上找方法,一味打壓表面上風平浪靜,其實根本不能杜絕問題的再次發生。要想改正孩子的錯誤,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遇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做到多溝通,才能實現愉快教育。
3. 多鼓勵、少指責
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己的自尊心,打罵孩子不僅傷害孩子的心靈,還會與孩子越走越遠。對待孩子,應多鼓勵、少指責,把“你能不能不這樣”換成“我希望你能這樣做”,選擇讓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平時要善于觀察孩子的閃光點,多表揚鼓勵孩子,使孩子更加自信,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4.多做實事,去改善孩子的能力與性格
好的做法就是,缺少什么技能就去補足什么技能,按部就班地去補足孩子的短板,孩子也能在這種身體力行的行動里真正受益。
5.平時要積極關注孩子,肯定孩子
看到他的優點,贊賞他好的行為,也接納孩子的不足。當他內心強大了,就會慢慢承受得住。孩子都需要一個他人認同,他們會通過周邊的人來獲取感覺。父母給孩子的鼓勵和肯定,會成為守護孩子內心的強大動力。
孩子脾氣不好跟哪些因素有關
1.父母情緒不穩定,是造成孩子脾氣不好的根本原因
一個脾氣不好的孩子背后,多數是有一個情緒不穩定的家長。孩子脾氣不好,主要的原因來源于孩子的主要撫養人,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容易被耳濡目染成為家長的樣子。
2.孩子得不到關注
很多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美其名曰“陪伴孩子”,結果是給孩子一堆玩具,而自己在旁邊玩手機。殊不知在孩子的眼里,其實這是一種“忽視”,會讓孩子覺得家長不在乎自己,心思不在自己身上。這種因得不到家長關注產生的憤怒,孩子就會通過發脾氣或做出一些暴力行為來引起家長的關注。
3.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3歲以前的孩子還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但內心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通過發脾氣、摔東西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家長不要過早地把孩子“不好”的行為當作是孩子脾氣壞的象征,及時進行引導,孩子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后,這種情況就會慢慢減少。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