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孩子都不愿意跟其他人玩,互動跟社交的能力很差,自己玩自己的,或者團體融入很差,很多家長都以為,以后等小孩上學,情況就會改善。其實,孩子還沒有上學前,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培養社交的能力的。反之,如果經驗太少,環境刺激不足,可能會加重社交障礙,影響未來進入團體的互動力。孩子溝通障礙怎么辦?
孩子溝通障礙怎么辦?
1、要引導而不是逼迫
家長在察覺到孩子不愿意參與社交活動時,不能強迫孩子去參加社交,強迫有時候會適得其反。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引導孩子去與人溝通交流,并不時地鼓勵孩子做得很好。鼓勵孩子不要害怕,大膽表達,即使說錯了也沒有關系,幫助孩子一同克服膽怯心理。
2、走出家門,參與集體活動
社交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學來的,讓孩子多接觸社交,有學習的榜樣,這樣就可以慢慢地學會與人交往。
同時,要讓孩子明白,合作與分工的好處與優點,例如:可以更快完成事情,可以做得更好。
要讓孩子盡早參與集體生活,盡量創造這種環境。如果將孩子及時送入早教機構或幼兒園,在集體生活中滿足他們交往的愿望,可以使孩子的交際能力獲得良好發展。
3、多關注孩子
有的孩子屬于挫折性溝通障礙,由于某次社交情境中不愉快的經歷。例如,被人喝斥而產生自卑,因為尋求自我保護而不愿與人交往;還有些孩子則是由于家庭教養方法不當造成了封閉性格,特別是孩子幼年時處于相對封閉環境,缺乏與同伴交往的實踐,而不知如何與人交往。所以要給孩子建立信心,讓孩子肯定自己,知道自己可以做得好,不用擔心會給別人添麻煩。
4、引導孩子開口講話
父母如果發現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欠缺,那么這時候就可以激發孩子的表達能力,學會引導孩子開口說話,這個過程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不可或缺的,當孩子發現說話非常有趣時,那么孩子就會不自覺地強化這種行為,這樣也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不要打斷孩子說話
孩子剛開始的語言表達能力都比較差,所以父母一定要耐心傾聽孩子,有的家長比較粗心,沒能察覺到一些小的細節,當孩子在說話的時候總是喜歡打斷孩子,雖然這個小的行為看上去沒有多大影響,但對孩子而言卻缺乏了表達的機會。
家長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做好榜樣,孩子表現出強烈的表達語時,家長一定要陪孩子溝通,并且在這個時候適當的給孩子相應積極的反饋。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