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現在的孩子都玩手機,因為現在的經濟發達了,每家每戶都有手機,有的家長為了方便聯系孩子,專門給孩子配備了手機。但是有些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強,很容易沉浸其中,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學習狀態也很差。
對于孩子玩手機家長該如何做
1、陪孩子時不玩手機
當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無論是陪寫作業還是陪玩,可以提前將手機靜音,并且不讓手機暴露在孩子眼前。不能因為手機忽略了孩子,保證家長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那么,傳達給孩子的也是正面的反饋,而不是孩子以后有了手機就不再需要家長的陪伴了。
2、孩子鬧脾氣時不拿手機哄
孩子是情緒多變的物種,有時候誰也沒惹他,他自己一個人生悶氣或者來鬧鬧你。家長覺得煩,怎么哄都不聽,這時候就拿出了大法寶——手機,而孩子的手機癮多半就是這樣染上的。因此,家長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管孩子怎么鬧脾氣,都養成孩子依賴手機的壞習慣。
3、別把手機當做獎勵孩子的籌碼
很多父母在孩子搗蛋調皮或者叛逆時,喜歡用手機作為籌碼。當孩子不吃飯、不聽話時,以讓孩子玩手機為交換條件讓孩子聽話。如果孩子每次叛逆都能得到這樣的獎勵,那么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對手機形成依賴。
4、家長要做個好榜樣
如果不想孩子玩手機,那么父母就要做個好榜樣。工作回家后,家長要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只要孩子在身邊,最好都不要玩手機。在孩子禁玩手機期間,請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堅持,不想讓孩子沉迷游戲,自己就要先做到不沉迷手機。
5、多讓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或者和集體活動,一旦他們忙碌起來,那么他們對手機的依賴性就會降低。同時,在活動中,他們還可以結交朋友,開拓視野,一舉多得。
父母哪些行為會讓孩子沉迷手機
第一、親子互動取代為手機時間
父母與孩子之間最要緊的是進行有效的溝通,如果連最起碼的交流時間都被手機所取代,這無疑是一件極其可悲的事。現今很多父母都缺乏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意識,僅僅認為負責孩子的吃穿就是對孩子最好的照顧。
其實不然,孩子最需要的有時候僅僅是一個眼神,一句叮嚀,莫將與孩子的交流溝通時間取代為手機時間,給孩子最好的照顧其實是放下手機,給予他時間與空間與你交流。
第二、父母沉迷于手機
有一些父母喜歡玩手機,在下班回來的時候,躺在沙發上刷視頻。但是父母不喜歡孩子玩手機,在孩子玩手機的時候,他們會嚴厲批評自己的孩子。如果是一些喜歡頂嘴的孩子,可能會直接的指出父母的問題。父母在聽到孩子這些話語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反思自己。
第三、娛樂方式受限
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或者家庭教育意識匱乏,在孩子完成作業后,沒有對孩子做有益的引導。孩子找不到其他可以代替手機的更好的事情,手機因此成為了最方便的選擇。從這一方面也可以說明,孩子的課外生活是匱乏的,也可以說父母在這方面沒有做好引導。
小孩子玩手機的危害有哪些
危害一:耽誤孩子學習。喜歡玩手機的孩子,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松愉悅的信息,對知識學習感到鼓噪乏味,學習成績下降,受到指責后更需要在手機網絡里找到慰藉,形成惡性循環之后,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欲,產生厭學情緒。
整天沉迷于手機世界里,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必然下滑。
危害二:影響思維模式。電話和短信剝奪了孩子與他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容易讓孩子變得怯懦、孤獨、偏執。愛發短信的青少年,思考問題難以深入,凡事急于求結果,性格比同齡人更沖動。常用手機上的輸入功能發短信,會使孩子做其他事時只追求速度,而忽略準確性,極大地影響他們的思考方式。
危害三:讓孩子出現注意力障礙,很容易因外界的干擾而分神,沒辦法做到深度的思考。手機等多媒體工具會讓人們陷入一種持續的“多任務”狀態,甚至會導致“注意力缺失”。經常處在多任務狀態下的人在處理工作時的注意力顯著下降,這大大削減了我們思考的能力,讓我們的思維變得更難以深入到復雜的層面。
這對學業為主的學生而言,尤其顯著。許多人都有親身體驗,玩手機會讓人分心。自從沉迷智能機的虛擬世界后,就算做別的事情,一樣很難集中注意力,效率很低,這就是“注意力缺失”的一種表現。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