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
家長們教育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學會自我管理,而不是去控制孩子。家長們要了解到教育孩子正確的方向,不能盲目的去管教孩子,更不能讓孩子沒有自主思考的能力,那么沒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怎么辦呢?
沒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怎么辦
1、教孩子們被叫到的時候立刻就來
“父母呼,應勿緩。”每個孩子都會背誦的弟子規,就告訴孩子,長輩召喚你的時候,你要立刻過來,或者給與回應。但是現實中,媽媽喊了孩子一次又一次,孩子還在懶洋洋的,所無所事的忙著自己的事情。父母要告訴孩子,當父母叫他們的時候,他們要走近父母,以便與父母對話。這有助于孩子們認識到自我控制有時意味著我們必須放棄我們想做的事情,去做別的事情。
2、教導孩子對糾正做出積極的反應
大多數孩子不喜歡被糾正,他們的反應要么是攻擊性的,要么是消極的。生活中的一個事實是,人們經常必須遵循自己不喜歡的方向。教導孩子以良好的態度和正確的行為回應。這需要自我控制,并幫助孩子學會控制他們的沖動。對糾正的良好反應有時很難學習,但這將讓他們永遠受益。
10-25 閱讀全文>
投其所好,找個他感興趣的事情去做,分散他的注意力,然后大人在孩子目前也盡量不要玩手機玩電腦,多陪孩子玩,互動,閱讀,出去玩這些,盡量去幫助孩子忘記電子產品及其帶來的娛樂,讓親情去替代。
孩子玩手機沒有自控能力怎么辦
1、給孩子做榜樣
想讓孩子不沉迷手機,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平時需要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可以多騰出時間來跟孩子進行一些互動,或者是帶孩子參加活動,一起外出游玩等。這樣做不僅能夠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還能夠避免孩子無聊之余通過手機來打發時間。
2、鼓勵孩子外出交往
孩子在與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還可以提高孩子的情商。很多孩子沉迷手機,都是因為現實中與其他人交往不多,導致孩子沉迷于手機的虛幻世界當中,當孩子在跟朋友、同學之間交往的過程中收獲了友誼和快樂,自然就不會在沉迷于手機的世界中去了。
08-20 閱讀全文>
很多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的原因是因為孩子缺乏很好自控能力,就比如寫作業的時候總想著玩,不能集中注意力,導致寫作業效率十分低,很多家長都想要鍛煉孩子的自控能力,那么12歲孩子沒有自控能力怎么辦呢?
12歲孩子沒有自控能力怎么辦
1、立場要堅定
如果你想拒絕孩子的要求,那么,你就必須表現得立場堅定,進而讓孩子明確自己的要求是無理的,但同時,你的語氣必須吻合,這樣才是真的以理服人。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態度吻合,客觀地看待孩子的要求,當孩子做出任何不好的舉動時,也能包容和接納,那么我們在與孩子進行任何互動時,就能很好的把握分寸。
2、善用心理暗示法
如果想讓孩子看書,你要做的并是不研究“如何讓孩子克制,坐下來看書”,而是打開書,去想這本書到底講了些什么,開始閱讀、并且順著書中內容進行思考。用心理暗示法,截掉糾結“為什么我是這樣的人”的時間,直接提高孩子的行動力和執行力。
10-14 閱讀全文>
很多孩子都沒有很好的自控能力,不好的自控能力往往會讓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比如寫作業不好好寫、不能自主學習等,所以這時候家長就要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那么孩子沒有自控能力怎么辦呢?
孩子沒有自控能力怎么辦
1、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讓孩子學會自我約束,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及接受程度,適當的設立一些規則,如“寫作業時不能玩手機”來培養孩子遵守規則的能力,這樣就能避免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好。
2、教孩子們被叫到的時候立刻就來
每個孩子都會背誦的弟子規,就告訴孩子,長輩召喚你的時候,你要立刻過來,或者給與回應。但是現實中,媽媽喊了孩子一次又一次,孩子還在懶洋洋的,所無所事的忙著自己的事情。
08-01 閱讀全文>
為了減少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可以設定一個規定規定孩子每天可以使用手機的時間,并嚴格執行。你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下設定時間,讓孩子感到參與,也可以將手機收回,放在家庭儲物室中。
小孩沉迷手機沒有自控能力怎么辦
1、溝通和約定:與孩子進行開放的溝通,了解他們為什么會沉迷于手機,并制定明確的約定。與他們一起商量并制定合理的手機使用規則,例如設定每天的手機使用時段、限制游戲時間等,然后與他們達成共識,并相互遵守。
2、樹立榜樣:作為父母,要以身作則,自己要正確使用手機,示范出適度、健康的手機使用行為,鼓勵孩子以自己為榜樣。
3、建立適當的規矩:限制使用手機的時間和場合,例如,在就寢前一小時禁止使用手機,或者在家庭聚餐時手機靜音或禁用。
4、拓寬興趣愛好:幫助孩子培養更多的興趣愛好,例如參加體育活動、藝術班、閱讀書籍等,讓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有益的事物上,從而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09-21 閱讀全文>
孩子的自控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過后天培養和訓練的。孩子自控力差也是以往在生活中培養的結果,所以,家長要有信心和耐心幫助孩子決絕這個問題。
小孩沒有自控能力怎么辦
家長應該對孩子嚴格要求。現在社會家庭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家庭父母都比較溺愛孩子,總覺得孩子不聽話,家長就多嘮叨幾句,等他長大就好了。這是錯誤的。必須從小給孩子訂下規矩,并且嚴格的遵守。比如出去玩規定一個小時回家,如果沒做到,第二天就不能出去玩了。這樣往往會有好的效果。
家長要試著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事情。家長總是想全方位的保護孩子,什么也不想讓孩子做,怕累著孩子,什么事情都忍不住會去幫忙。如果孩子做事情慢,家長就不自覺去幫他完成了。這樣會造成孩子沒有壓力和緊迫感,他們覺得反正有父母幫忙,就會注意力渙散,做事沒有責任感。家長不妨放手,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長應該營造一個溫馨、潔凈、安靜的家庭環境。孩子容易分心,跟環境有很大的關系。環境如果很嘈雜、凌亂的話,孩子心里肯定不太高興,自然不愿意專心學習看書,老想跳出這個差勁的環境。所以家長應該把這個重要的外部環境整理好。
家長應該找到孩子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并堅持學習下去。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那就讓他每天專心學習畫畫。孩子通過專注做好一件事,來養成注意力集中的好習慣,自制力就會有所提升。
08-20 閱讀全文>
“我兒子放學到家,就拿起手機一直在玩游戲,有什么叫他吃飯都很費勁,更別說是去做作業,基本上天天到12點墨跡完,怎么說也不聽。”
“孩子做事總是三分鐘熱度,興致勃勃地說去做作業,還沒做十分鐘,就打開電視機看起來了,本來一個鐘能完成的作業,拖到晚上11點。”
上面這兩位家長的話中,明確看出來孩子是比較容易分心,這種情況很常見,長期下來會變的完全沒了自律能力,之后基本就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那么孩子沒有自律能力怎么辦呢?
自律對孩子來說很重要,自律強的孩子可以將自己的學習時間安排得妥妥當當,不用爸媽催促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每天堅持完成作業,學習成績好。
自律的孩子自覺性高,不容易沖動,不易和別人發生沖突,社交能力強,很容易和他人交朋友,建立長遠深厚的友誼。
1、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07-23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