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3
正確的教育沒有,只有適宜的教育。
孩子一出生就有著獨特的智商,有著未來天賦的基礎,這種獨特性若是沒得到認識和認可,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那樣,其實并不認識和了解孩子。
孩子出生后的家庭環境,家長的言傳身教,是伴隨一生的潛意識,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日益顯現。“三歲看老”,不是看孩子的表現,而是表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的成長有階段性,大致隨著各個學段的分布來體現,不同的階段就應當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從命令式到商量式,再到尊重式,家長的角色也應當要不斷變化。
怎么樣教育孩子才是最好的方法?家長從以下幾點做起,給孩子最適宜的教育。
1、基本的禮儀教育
01-19 閱讀全文>
其實很多母親都有這樣的問題,常常用恐懼的方式去傳達她的愛,經常會說,孩子不雕琢不教化就不會成器,總會神話自己的角色。事實上,當你認識到孩子注定會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成長的時候,你會明白,其實養育孩子不應該用恐懼的方式,作為家長應該了解怎么教育小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怎么教育小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1、教導孩子學會解決問題,從學會系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成長,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時,他們就會體驗到快樂與成就感。
2、笑口常開,家長要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笑會讓人養成樂觀的心態,利于孩子身心發育,而且,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3、有創意的贊美,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簡單的說‘很好’一類的詞語,家長的贊美語言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
贊美時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因為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關注的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明白,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03-14 閱讀全文>
孩子的教育好壞非常重要,有些家長工作忙對子女教育很忽略,他們認為只顧賺錢給孩子是最大的疼愛,對他們教育方面不聞不敢,有些孩子在學校就學壞父母根本不知道,甚至一些最基本教育尊老愛友都不知道。
孩子教育的最好方法不是打罵訓斥。而且盡量多的時間陪他們玩,陪他們學習。哪怕你不懂,就這樣陪在他們身邊就好。當然了,做事情的時候在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帶他們一起做。讓他們理解,了解做事的不容易。一言一行感染他們。總之,得多一點耐心吧。
怎么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認為,給予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就是要給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報各種培訓班,給予孩子良好的生活保障……其實,這些都是一種片面的看法。
一個孩子健康成長,需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者的配合。一個家長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做好家庭教育。
以家長為榜樣引導孩子成長、成才、成人。
01-18 閱讀全文>
1、陪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在父母有效的陪伴下,可以增強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心、創造力,從而在陪伴孩子的同時,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在生活和工作的快節奏里,為人父母要忙里忙外確實都特別不容易。
但是孩子值得我們每天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專心地陪他讀喜歡的繪本,玩他喜歡的游戲,哪怕是十分鐘,都會給他帶來很多的快樂。我不贊同家長把孩子早早送到學校住校,一個月才回來一次。
2、榜樣。想要孩子做好,父母先要做好;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父母先要成為那樣的人。因為模仿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他們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中國自古就講“言傳身教”,現代亦如此。
3、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這句名言告訴我們,一個好的習慣對于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如果家長能從小就有意識地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那么對于孩子以后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都是百利而一害。
4、培養孩子獨立性。現在大多數家庭里,孩子都是家庭的“掌上明珠”,他們所享受的物質生活是豐富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丟了。可是這樣子,他們卻缺乏了獨立性。一個孩子缺乏獨立性,那么他們就會缺乏主見,無法自己安排好學習、生活,他們大都要依賴于家長,這是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5、培養孩子良好的文明行為。現代社會講究素養,而能體現一個孩子的素養,文明行為是素養中最易表現出來的素養體現。記得誰說過,當夜里你一個人走在空曠的大街上時,遇到紅綠燈時,你還能如白天一樣靜等著綠燈行,那么這就是素養。相信這個案例會給予我們啟示。
01-13 閱讀全文>
1、基本的禮儀教育
現在的孩子未來要面對的將是一個比現在更廣闊、更文明的社會。教養就是細節,從基本的社會規則到待人接物的禮儀,都需要慢慢教給孩子,浸透在日常的一點一滴。
遵守公共秩序,公眾場合不大聲喧嘩,見人禮貌問候,盡量不給他人帶來麻煩,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家長也要在每一次的具體生活情境中給孩子做好榜樣,用提醒、叮囑等方式加以引導。
2、建立與他人之間的邊界
親密的愛人、朋友之間尚且需要一定的界限感,更何況是普通人。從小幫助孩子建立與他人之間的邊界,培養小孩的同理心,學會換位思考,體現的是良好的素養和對他人的尊重。
別人的東西不要隨便拿,肢體接觸先征求對方意見,不擠不搶、文明排隊,做事不要只考慮自己的感受,學會體諒他人和謙讓。
01-13 閱讀全文>
孩子不想上學可能源于學習壓力、人際關系或興趣缺失。家長應通過平等溝通,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幫助其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同時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初中生孩子不想上學怎么辦最好的方法
首先,與孩子進行積極的溝通,了解孩子為什么不想去上學,是因為學習困難、被欺負還是其他原因。在溝通過程中,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問題都能夠傾訴出來,家長不會責怪他們。
其次,針對不同的原因做出相應的引導。如果是學習成績太差導致的挫敗感,家長要安撫孩子情緒,告訴他們成績差并不代表他們“太笨”或“不是學習的料”。如果是被欺負,家長可以與班主任溝通,讓老師批評欺負人的學生,甚至讓兩人成為好朋友。如果是學習困難,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提供學習資源和支持。
最后,家長要盡量豐富孩子的中學生活經驗,通過談話的方式告訴孩子中學生活應該怎么過,同時解決孩子厭學的狀況。
初中生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
04-23 閱讀全文>
現在孩子還不愛學習,可能是成績不好,受挫感強,或者有較多的娛樂活動分心導致的。作為家長如果想要助孩子一臂之力就要診斷問題,做出一些行動改變局面,而不是靠孩子自己哪天開竅,發奮讀書。
孩子初二不想上學怎么辦最好的方法
1、樹立信心
多數不想學的孩子,多數都是因學習有困難才有了打退堂鼓的念頭。所以,孩子學習有困難,父母著急卻不應表現在臉上,更不可惡言相向或拳腳相加。
作為父母,即使自己心里著急,也要耐著性子不斷去鼓勵孩子,要讓孩子保持信心,相信自己付出一定的努力,一定可以追趕上來。
2、提供幫助
04-15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