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磨蹭拖拉是很多孩子的通病,那么,面對3歲孩子做事磨蹭怎么辦?
3歲孩子做事磨蹭怎么辦
一、3歲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
1、孩子的時間觀念未發展成熟,沒有時間管理能力。
在3歲左右,孩子對時間的先后有了初步認識,也僅僅會區分過去、現在、未來大段的時間。成年人知道半小時大概是多長時間,可小孩子并不知道,他只是聽過這個形容時間的詞匯,但并不理解半小時意味著多長時間。所以,當你催促孩子“20分鐘吃完飯”,他們是完全聽不懂的,20分鐘具體意味著多長時間,他們沒有概念。
連時間都理解不了,那更不會管理時間了。因為時間對于孩子來說太過抽象,他們還無法感受到時間的流逝,或者說不太在意。因此他的行為在成年人看來就是“磨蹭拖拉”,但孩子本人并不知道自己“超時”了這么久。
2、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不強。
小孩子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自控能力不強,注意力也不集中,很容易被別的東西吸引,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上去,這些心理特征直接導致了孩子動作行為的減慢。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大原因在于其大腦皮層尚未發育完全。尤其是6歲前的孩子,他們不能將所接收到的信息進行整合。如果是因為年齡的問題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那么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
因此,當孩子從事某種活動時,我們應該減少無關刺激的干擾。在孩子投入地活動時不打擾他,若是孩子無法獨立完成學習,家長可在旁陪伴、協助,但切忌給予過多指導。
3、孩子不滿意家長的安排,故意與父母消極對抗。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幾乎決定了孩子的日常生活,除了一些吃喝拉撒,還會安排各種任務和活動給孩子。凡事拖延的孩子,往往有一個性格急躁、期望值高和控制欲強的父母。
這些父母總是不斷地在“督促”和“強制”孩子完成既定目標,很少給孩子選擇的機會。面對強勢的父母,孩子很無助,只能將拖沓作為無意識隱性對抗語言,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我斗不過你,但是可以拖”,并由此強化了自己的拖拉行為。
雖然有時家長是出于好心,想讓孩子從某項任務或者活動中獲得成長,但是,在替孩子決定一件事情的同時,也剝奪了他們自我意愿和選擇的機會,也失去了做事情的動力和熱情。
所以,總是拖拉的孩子,通常不快樂。當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孩子就會拖延不想去做。和大人一樣,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也就會一直拖著不去做一樣的道理。
有些父母對孩子管教過嚴,給孩子布置得任務過多,孩子產生了嚴重的抵觸情緒。有可能會采用“磨蹭”招式予以回擊,奉行“決不按時完成”的原則,以免有更多的任務。
4、家長事事包辦,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
家長總是覺得孩子還小,因為總是擔心孩子做不好,導致家長一手包辦,時間一長,反而會讓他們產生依賴心理。
很多家長甚至一邊催促孩子,一邊卻又替孩子代勞太多:嫌孩子吃飯慢,就去喂孩子,嫌玩具放的亂,就去幫孩子收拾,嫌孩子穿衣服慢,怕上學遲到,就去幫孩子穿……這就讓孩子養成了依賴心理,想著會有家長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在做事情的時候也就容易拖拉偷懶。甚至有的孩子還會覺得自己的“拖延”可以換來父母更多的關注。
二、3歲孩子做事磨蹭怎么辦。
1、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孩子沒有成人那種“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概念,經常有懶散、懈怠或者拖拉的現象發生,這就需要父母能夠觀察孩子,了解孩子,想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概念,樹立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以便積極應對學習和生活上的挑戰。
2、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年齡比較小的孩子還不會精力集中的做事情,或者不知道身邊的工具該怎樣使用,東戳戳、西戳戳,就是沒法安下心來做一件事情。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自然容易耽誤時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和訓練了。
(1)在游戲中培育孩子的注意力。游戲不僅可以寓教于樂,還可以通過家長的參與,增進親子關系。就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而言,游戲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2)重視家庭對孩子注意力的影響。安靜整潔的環境能夠讓孩子少受外界干擾,更好地保持注意力。在家里,要注意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另外,要限制孩子看電視和電子游戲。如果孩子習慣了充滿聲光影的刺激,就不容易靜下心來看書、思考和學習。所以,要限制孩子對電視和電子游戲的使用時間,平時盡量讓孩子多看書、多接觸大自然。
(3)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在孩子要開始做某件事之前,把準備工作先做好。
3、讓孩子自己承擔拖延“后果”。
對于孩子的磨蹭,一味的批評教育有時會失效。有的時候,適當的處罰有助于孩子快速“醒悟”!
(1)家長要以身作則。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需要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試想,如果父母生活懶散,干事磨磨蹭蹭,孩子怎么會不受到影響呢?因此,要改變孩子磨蹭的壞習慣,你本人一定要惜時守時,講求效率。
(2)提前立規矩,賞罰要分明。為了幫孩子戰勝拖延癥,在他做事情的時候,家長最好給他規定好時間。也可以通過鼓勵,孩子們更有信心和積極性來完成了。恰當的獎勵可以強化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3)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造成的后果自己承擔。對待孩子的事情,父母正確的行為態度應該是“你的事情要你自己完成,你有很多選擇,但每一種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你必須自己承擔”。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