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總打人有時候是孩子的下意識動作,可能他自己也不太清楚,所以我們作為家長必須在日常多多指出孩子的問題,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也不能忘記對孩子的引導。那么3歲孩子總打人應該怎么引導呢?
3歲孩子總打人應該怎么引導
1、威脅和恐嚇,不應該是成人與孩子的交流溝通方式,更何況是父母。孩子的自信心、勇氣會在收到父母威脅之后變得膽怯、畏懼,而對于父母的情感則會直線的下降,從心里慢慢的疏遠父母。當孩子的叛逆期到來的時候,就會全面的爆發,3歲孩子總打人也就成了非常普遍的現象。
所以我們不能威脅恐嚇,而是要很孩子用溫柔、細膩的方式來引導他。
2、常與孩子交流,引導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形成最初的自我意識,家長一定要重視教育引導孩子,注意說話語氣溫和,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去做才是正確的!孩子的最初知識的來源是父母的教育,只有父母慢慢去培養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3、孩子3歲了有自己的意識了,家長應該適當放手,孩子的事情自己去處理。事例中的家長把孩子的事情當成了自己的事情,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家長“放手”,不是替孩子成長,而是陪孩子成長。
讓3歲孩子通過自我探索尋找適合他們的解決問題方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如果孩子處理不好,家長可以適當引導,但不要過多干涉孩子的決定。
4、探究打人原因,靜心輔導。一旦發現3歲孩子總打人的行為,一定要了解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不要一上來就懲罰孩子或者斥罵孩子。畢竟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己打人的原因的。你的打罵不但不會讓孩子拒絕打人,還會助長孩子打人的氣焰。
3歲孩子總打人的原因
1、“是凳子不好,打凳子”。
當孩子因為不小心被凳子絆倒而摔了一跤的時候,他們會疼得哇哇大哭。而一些老人最原始的做法就是跟孩子說“是凳子不好,它絆倒了你,打凳子你就不疼了”。
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孩子能夠有一個發泄的出口,從而能夠很快地止住哭聲。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出現問題家長的第一反應是讓孩子“打回來”。
同理推論,這種錯誤的方法會讓孩子在跟伙伴交往的時候,遇到什么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我要打回來”,慢慢的3歲孩子總打人的問題也就真的形成了。
2、父母行為影響的,依葫蘆畫瓢。
小孩子所有的能力,除了吃飯,都是學來的。從滿月后,父母就開始引導孩子爬、坐、翻身等,是我們父母教會孩子怎么慢慢長大的。等孩子到了3歲左右,模仿力會越來越強。
這時候,只要父母的一個打人動作,孩子就會模仿。這也是3歲孩子總打人的關鍵原因之一。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