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怕媽媽,可能是因為媽媽的言行舉止讓孩子感到恐懼、壓抑或者不安全。首先,家長需要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存在過激、嚴厲、冷漠、苛責、斥責等情況。如果是這樣,建議家長及時向孩子道歉,并承諾改正自己的錯誤,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和關懷。
孩子怕媽媽怎么改善
1、要找出孩子害怕媽媽的原因。
一般孩子如果和媽媽不親密主要原因就兩種,一是媽媽對孩子太嚴厲,孩子一看見媽媽就會有心理抵觸;二是媽媽平時和孩子接觸的時間太少,沒有建立起親密的關系。
2、改變教育孩子的方式。
如果孩子害怕媽媽,媽媽應該嘗試著從改變自己對孩子的說話方式、態度等方面入手。在教育或者批評孩子的時候要盡量選擇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千萬不要對孩子動手或者是罵孩子,更不能再孩子哭鬧的時候單獨把孩子留在家里或者外面,這樣做是很危險的。
3、多陪伴孩子。
很多寶媽因為平時要工作沒有時間帶孩子,有時候孩子很久都見不到媽媽的面,這種情況孩子肯定會和媽媽生疏一些。所以寶媽要盡量多抽時間陪孩子,如果實在沒有時間陪伴孩子,也要保證每天都與孩子通話或者視頻,讓孩子感受到母愛就在身邊。
媽媽平時應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1、媽媽與孩子平時需要多溝通,溝通是保持兩個人關系融洽的紐帶。
媽媽和兒子之間需要經常說說話,交談的環境需要輕松一些,做家務時,接孩子放學時都可以跟孩子一起交談。問問孩子在學校里的生活學習情況,有沒有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溝通是保持良好關系的基礎。也是維系人際關系的基礎。
2、媽媽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耐心的傾聽孩子的心聲。
平時和孩子說話時多注意自己的情緒,不要一開口就是發脾氣,大聲說話,把孩子想說的話堵死。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說話,蹲下來和孩子平視說話。讓孩子感覺你很重視他的想法。給孩子一種激勵,他們很喜歡和你交流。
3、媽媽與兒子相處時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過于親密。
媽媽和男孩子相處時,當孩子6歲以后,就不需要過于親密,保持一定的距離,讓孩子自由快樂的成長。如果距離過于親密,孩子感覺壓抑,不自由。有一種被別人控制的感覺。彼此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讓孩子學著自己長大。
4、媽媽需要注重表達方式,多表達對孩子的愛,少批評。
媽媽也要注重自己的表達方式,不要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每天碎碎念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多給孩子一些愛的鼓勵。讓孩子知道無論何時何地都是愛他的,讓他心里有安全感。孩子犯錯誤時,不要嘮嘮叨叨的沒完沒了的批評。也要告訴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5、媽媽不要干涉孩子的隱私,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
孩子對孩子要信任、尊重,不要不停的嘮叨孩子。孩子都是需要自己的隱私,不要對孩子的隱私加以干涉,多給孩子一些空間,給他們一片精神自由的天空,這樣孩子才能有自己的主意,和獨立的思想。
家長如何和孩子良好相處
1、家長要與孩子平等相處
在生活中,父母總是以長輩的姿態去要求孩子。無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為孩子分析。如果父母能以平等的姿態,充當孩子的同學、朋友等角色,那么就能縮短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感,慢慢打開孩子的心扉,讓孩子在家長面前暢所欲言。初中生伴隨著青春期的到來,生理和心理的日漸成熟,面對嚴厲的父母,正是基于這樣的心態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2、尊重孩子的想法
父母習慣了從小就幫孩子做決定,大到孩子交什么朋友,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孩子在進入初中之后,慢慢地擁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迫切的想證明自己,想得到父母的尊重和認可,這恰恰是孩子走向獨立成熟的開始。父母不應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應該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想法,并給予相應的意見和對策,慢慢引導孩子,這樣才能消除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感。
3、欣賞、鼓勵孩子
有的父母從小習慣了打擊式的教育,本來初心是想讓孩子得到激勵,但是因為言語舉止不當,對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久而久之孩子就慢慢喪失了信心。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何況還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有時候適當的正向激勵反而更容易激勵孩子。比如孩子考試沒考好,不要著急批評孩子,換種說法孩子更能接受。偶爾給予孩子一些小禮物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4、對孩子要求具體化
父母總說:“你要好好學習,以后才能怎樣怎樣?!钡蔷唧w怎樣才算是好好學習?如何好好學習?父母也不清楚。一句話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父母應該以身作則,起到榜樣作用,帶動孩子成長。比如每天制定計劃和孩子共同完成,或者制定約定,到達約定給予相應的獎勵。只有具體落實目標,踏實去做才能進步。
5、有共同話題聊天
互諒網時代信息快速發展,各種網絡流行詞層出不窮。只要斷網幾天就會發現跟不上現在的年輕人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代溝也日漸增多,每次聊天沒有共同話題都聊不到幾句,父母想要子女有他們那個時代的想法是很難的事情。何況時代在變化,父母也可以去多了解了解新鮮時事,以便于以后和子女有更多的話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