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首先你要跟孩子像朋友似的相處。要了解他的想法,理解他的行為。比如說一件事情,他為什么這么做?他是怎么想的?你要引導他把他的心里話告訴你。要跟他好好的溝通,平等的對話。要尊重他的感受。
叛逆期孩子怎么引導
1、尊重:孩子處于叛逆期時,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在叛逆期孩子的自我意識相對比較強,希望通過自己做主決定部分事情。這時一定要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不要以說教或打罵為主,這樣可以使孩子的叛逆期行為減少;
2、鼓勵:可以引導孩子做有興趣的事情,多給予鼓勵,讓孩子產生被認可、被相信、被尊重的感覺,使孩子的叛逆期行為有所減少;
3、溝通:當孩子處于叛逆期時,一定要注意多和孩子進行溝通、理解,讓孩子將想法說出,將其作為成人來引導,而不是控制或批評、教育。將其當成大人來尊重和對待,會讓孩子的自我意識得到充分滿足,叛逆期行為也會減少;
4、和諧的家庭氛圍:如果在家庭中,家長經常出現打架或吵架的情況,孩子在叛逆期的行為會特別明顯。這時家庭氛圍特別重要,如果每個家庭成員都互相尊重,叛逆期的孩子也會有所收斂,這時家長的榜樣作用對于孩子顯得格外重要。
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逆反心理”
1、反復嘮叨引起厭煩
很多家長最怕孩子不聽自己的話,所以同一句話,同一件事會在孩子的耳邊反反復復的重復。這種無休止的嘮叨說教,長時間下來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障礙,甚至是對家長的說教產生免疫,就算是家長說的再有道理,他們也非常不愿意聽取家長的意見。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應該考慮一下自己是否存在這種行為。如果能做到言不煩,充分尊重孩子,讓孩子有思考問題的余地,允許孩子有情緒上的轉變,孩子做好了思想準備,就會更加愿意接受家長的意見。
2、期望不切實際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是優秀的,所以他們常常會強行給孩子安排一些孩子不喜歡的學習內容,或者私自給孩子構設藍圖,將孩子本身的興趣愛好忽視,這樣便會影響了孩子自身素質和能力的發展。而且,拔苗助長是造成孩子有對立情緒的主要原因。其實家長可以給孩子提出要求,這種要求可以在孩子自身能力的基礎上稍微提高,讓孩子完全可以經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這種成功的喜悅感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還不會引發逆反心理。
3、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對孩子充滿吸引力,對孩子來說世界是神秘驚奇的,這也讓他們產生了極強的探索心理。很多大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在孩子的眼里非常新鮮,所以這種好奇心就容易使孩子“闖禍”。有很多家長會把孩子探索和好奇視為胡鬧,就會對孩子進行呵斥打罵。孩子委屈之下不滿、反抗的情緒油然而生。聰明的家長會幫助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去探索,或者是解答孩子心中的疑問,不僅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還讓他明白了很多道理。
4、過于嚴厲,損傷孩子自尊心
不打不成才,仍然是很多家長所堅持的一種觀念。在他們的心中“嚴厲”等于“體罰”,并且毫不在意在他人面前揭露自己孩子的短處,更有甚者,會對孩子進行諷刺挖苦,孩子的自尊心是若無物,這樣難免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如果家長可以把孩子當成一個有獨立意識的個體,理解尊重孩子,什么事情都盡可能和孩子商量著來,與孩子平等相處,以理服人,不利用自己是家長的優勢去強行使孩子屈服,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叛逆期孩子怎么溝通
1、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情感。
在與叛逆期孩子交流時,我們需要敞開心扉,積極傾聽和理解他們的想法和情感,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和肯定,讓他們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2、尊重他們的獨立性。
在孩子進入叛逆期時,他們希望自己能夠獲得更多的自主權。因此,在與孩子溝通時,父母應該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獨立性,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意見,并允許孩子有一定程度的自主選擇權。
3、避免過度批評和指責。
在與叛逆期孩子交流時,我們應該采取建設性的交流方式,避免對孩子進行過度批評和指責。即使在面對不良行為時,我們也應該關注行為背后的原因,并提供有效地幫助和建議。
4、建立信任與親密關系。
在叛逆期中,孩子需要建立信任感、安全感、歸屬感等方面的支持。當與孩子進行溝通時,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建立親密關系,增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系,讓孩子感到被關愛、被理解和被支持。
5、選擇適宜的時間和方式。
在與叛逆期孩子進行溝通時,我們還需要注意時間和方式的選擇。有些時候,孩子可能處于不適宜的心理狀態或情緒波動下,此時進行交流可能不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確定溝通時間和方式上要做到靈活多變、適應孩子實際情況。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