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偷錢,我覺得父母首先是要先平靜好自己的情緒,同時反省自己有沒有一直拒絕孩子某些零食或者玩具的需求,當孩子很渴望一樣東西向父母發出請求卻一直沒被滿足,可能會導致他們劍走偏鋒去偷家里的錢來實現自我滿足。如果是此原因,父母可以結合孩子的年齡給孩子適當的零用錢給他自由分配,并且平時對于孩子的一些需求可以適當滿足。
孩子偷著拿錢怎么教育
1、切不可大驚小怪、過度反應,注意:重視是一回事,大驚小怪、過度反應是一回事。如果因為重視而過度反應,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2、更不可直接給孩子按上偷錢的名聲。
3、要了解情況,問清楚為什么拿這些錢?拿的這些錢干什么用了?如果是孩子合理的需求,家長沒有滿足,這個可以原諒;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家長就要嚴厲批評。
4、不管是不是合理的需求,都要明確告訴孩子:這些錢不是你的,你沒有權利決定這些錢的用處。以后如果有什么需求,可以告訴家長,而不是自作主張。
5、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家長應該早做準備,在孩子稍大的時候,就可以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根據家庭經濟情況和孩子的年齡特點,零花錢可多可少,建議不能太多,太多容易養成亂花錢的毛病。孩子的零花錢由孩子自己保管、自己掌握。同時明確告訴孩子,不可以私自拿家里的錢。如果有什么需求,可以向家長提出。這樣的話,讓孩子有一個界限感,知道這些錢是我的,我可以自由掌握;那些錢不是我的,我不可以私自花掉。
孩子為什么會偷錢
1、孩子的心理特點
有專家認為,年齡小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想要什么就希望馬上得到,對自己的沖動難以控制。缺乏明確的是非觀念和道德約束,在欲望的誘惑下導致犯錯。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會形成理性和自律的意識。
2、需求得不到滿足
年紀在6歲之后的孩子內心已經產生了購物的想法,常常喜歡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這些想法得不到滿足,內心的欲望會更強烈。在欲望的驅使下,一旦有機會就會出現“偷拿”等走偏的行為。
按照“堵不如疏”的原則,父母應該滿足孩子的正當需要。
3、與父母缺乏溝通
孩子“濫拿”家里的錢財,主要是平時父母的管教過于嚴厲,對孩子期望太高喜歡追求完美。這就導致孩子與父母疏于交流也不愿意進行交流,不敢主動的向父母提出自己要求,從而自作主張“濫拿”。
所以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父母應該在溝通上做出深刻的反思。
4、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
有的孩子不懂得“偷拿”的概念和性質,認為是拿自家的錢應該不算偷竊。
家長平時要給孩子零花錢嗎
家長可以適當的給孩子零花錢,但應該合理監督孩子的零花錢
1、讓孩子知道錢是來之不易的。家長們不要避諱在孩子的面前談到工作的艱辛、掙錢的不容易,如果可以的話,帶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看一看,要讓孩子明白,現在向父母親伸手要來的錢并不是憑空變出來的,而是要靠自己雙手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只有付出才能有回報,這樣能讓孩子既體會大人的辛苦,又能珍惜每一分血汗錢。
2、要量入為出。有的家庭經濟并不寬裕,但是為了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父母總是會勒緊褲腰省吃儉用。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不僅無法讓孩子理解大人的良苦用心,反而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私、越來越索求無度,因為他們知道,只要自己開口,就沒有得不到的。因此建議每個家庭都要根據自家的實際情況,在留存有保證孩子完成所有學業費用的前提下,再視情決定該給孩子多少零花錢。
3、嘗試家庭勞動酬薪制度。有不少家庭都有用過這樣的方法,那就是將家務事實行明碼標價,比如洗碗一次可以得到五角錢,掃地一次可以得到一元錢等等,讓孩子在鍛煉了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時,也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不小的收益。
4、學會記賬。要從孩子拿到第一筆零花錢開始,就有意識幫助他建立一個賬本,把收支都記錄在一個專門的本本上,寫明得到多少錢,又用在了何處,花費多少,結余多少,清清楚楚、一目了然。這樣做,既能讓家長及時掌握孩子零花錢的去向,又能讓孩子總結出自己花錢的主要方向,在下一次的消費中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5、培養孩子儲蓄的習慣。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買一個造型可愛的儲蓄罐,告訴他們要用硬幣把儲蓄罐喂得飽飽的。逢年過節親戚朋友送來的紅包也會有一筆不小的數目,家長們可以帶著孩子去銀行建立一個專門的賬戶,讓他們懂得把閑置的散錢存儲起來,化零為整,并且告訴他們存在銀行可以“大錢生小錢”,這樣就能讓孩子逐漸形成一個理財的觀念。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