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與孩子坐下來,傾聽他們的解釋和原因。可能有各種原因導致孩子偷東西,如渴望得到某種物品、尋求刺激或注意力等。通過有效的溝通,了解孩子的動機和需求。
孩子偷拿東西家長該如何處理
不給孩子貼標簽
當有人告訴自己孩子偷東西的時候,應該要先去了解真相,弄清楚孩子是不是像別人說的那樣。有時候孩子玩的時候,兩個人的玩具本來說是送給對方的,但玩著玩著兩個人可能就忘了,另一個人開始說那個孩子偷了他的玩具。
教給孩子“物品所有權”的概念
孩子拿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的時候,可以對孩子說:“這個東西不是屬于你的,你的都在家里放著,這個東西有主人,是屬于別人的,你不能夠拿走。如果你想要的話,需要征求別人的同意。如果你的玩具別人給帶回了家,你會不會傷心呢?”
通過講述物品的歸屬,以及換位思考讓孩子來知道自己行為的好壞對錯,進而認識到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在生活中鍛煉孩子的“物品所有權”的觀念,比如,疊衣服時,和孩子說“你的”、“媽媽的”、“爸爸的”等等教孩子分辨。
讓孩子歸還物品
在家長發現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當面去歸還自己拿的東西,并且道歉。若是孩子不愿自己歸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讓孩子能夠從心底覺得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進而逐漸養成孩子的是非觀。
孩子為什么會偷拿別人的東西
1、沒有所有權的概念
孩子往往有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突出。只要身邊的東西是他喜歡的,他就對別人喊:“這是我的,不許動!”而他看到別人有他喜歡的東西,也希望據為己有。而且他們往往分不清“所有權”這個概念,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想當然。有時候,孩子可能還會有這樣的想法,即使是別人的東西,“我只是想和他們玩玩”,就像自己的玩具一樣,不需要告訴別人,結果就變成了“偷”
2、希望得到自己沒有的東西。
有些孩子知道隨意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但看到別人有自己喜歡的東西,總希望自己也能有,但父母并不買賬,只好“偷”來滿足自己的愿望而不被發現。
3、僥幸心理作怪。
有時候孩子知道偷別人東西是不對的,但還是會記得趁別人不注意的時候占別人便宜。我覺得我只是偷偷拿一個,不會被發現。比如東東,去朋友家玩的時候發現了很多積木,很喜歡。我覺得如果我自己“拿”一兩個,我的朋友們就不會發現了,所以我很自然地“拿”了一些回家。
4、表現出自己的勇敢。
有些孩子總是愿意在同齡的孩子中表現出自己的勇敢,所以他們嘗試這種冒險的偷竊行為,以證明白姬的勇敢無畏。然而,他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勇敢”行為是錯誤的。
5、模仿同齡人
可能你身邊的孩子偷東西,讓他們模仿,這就是他們偷東西的原因。這些需要和孩子交流,或者更經常觀察孩子和孩子的朋友,總會因為幼兒沒有自己的判斷力而去模仿別人。
如何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1、以身作則:孩子往往會模仿父母或者家中的成年人,因此,大人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正確的示范,塑造正確的價值觀。
2、細心傾聽:尊重孩子,關心孩子,垂聽孩子的聲音,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想法所在,幫助孩子理解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事件,有助于培養孩子的正確價值觀。
3、給予合理批評和表揚: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同時,對孩子的不良行為要堅決抵制,進行合理的批評和教育。
4、培養愛心和關愛:向孩子傳達愛和關愛的重要性,教育孩子在生活中關注和幫助他人,尤其是弱勢群體,培養孩子的愛心和善良。
5、引導孩子思考:教育孩子積極思考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并鼓勵他們獨立思考,理性思考,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和判斷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