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進入叛逆期了,不太喜歡父母過度干涉自己的事情,最大的特點就是變得不聽話。家長的說教和方式是錯的,孩子已經有正確的判斷能力了,所以不愿意再聽父母的話。
現在孩子為什么不聽話
1、父母無視孩子的實際情況和智能特點,一味要求孩子追高,如考試要第一,處處不能落后與人,結果,孩子無數次的努力換來無數次失敗的體驗,最后喪失了自信心,變得消極、自卑,養成家長要求什么,馬上就放棄不良習慣。
2、父母沒有顧及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內心需求,往往采取不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早教”、“強教”,讓孩子望而生畏。如成龍教子,看到朗朗就要房祖名彈琴,結果孩子偏偏去唱歌;看到周杰倫就要房祖名唱歌,結果孩子偏偏去跳舞;比如,對于孩子的行為訓練,家長內心總是幻想著自己一說,孩子馬上就照做,而且結果還要使自己深感滿意。事實上,很多訓練一是需要家長榜樣示范、帶動學習的,二是需要不斷順勢引導、方法,三是需要時間來適應和加強的。
3、做了沒有好結果。孩子自小就喜歡聽從長輩的教導,經過肯定和鼓勵而加強自己的行為,從而學會做事和思考,直至最終形成自己的固有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很多孩子在家里受慣了寵愛、聽慣了好話,結果一到學校,沒有得到相同的禮遇——受到肯定或表揚,甚至還要得到批評。結果,孩子覺得聽家長的話讓自己吃虧了,便不再聽家長的話了。如,家長表揚孩子聰明,到學校老師沒有認可;家里處處自主、給予自由和放縱,在學校因為橫行霸道而不受歡迎;家里隨便插嘴、說話,到學校因為插嘴而被視為沒有禮貌。
孩子不聽話,家長需要做出哪些改變
父母想要在教育孩子中放大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則必須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信任感,是讓孩子愿意聽的第一步。給孩子足夠的信任感,不要急于否定。父母經常說話不算數,“輕易地承諾,遲遲不兌現?!?/p>
誠信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養料”,一旦父母失信,失去的是孩子的信任感。
2、依賴感,是開啟親子交流的鑰匙。
要讓孩子學會獨立,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要獨立自主,不能依靠,不能依賴。
在孩子的早期,要給到孩子足夠的依賴,是孩子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3、權威感,讓孩子對父母有敬畏感。
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一點威信都沒有,對孩子壓根就沒有一絲緊迫感,父母無原則的溺愛,無原則的退讓,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了權威,沒有威信,如何在孩子面前說教?
4、自我教育,在孩子面前樹立自己的榜樣,用一言一行去影響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用自己的作為去影響孩子。孩子在做作業,你在旁邊讀書比你在看手機玩游戲的影響力大得多,讓孩子看到你的行動勝過你的千言萬語,說得再多不如你的行動。
孩子叛逆不聽話,家長到底該怎么做
1、學會交流
孩子叛逆代表著此時他已經出現了獨立的思想,對事物也能夠有自己的理解,這時家長能否與孩子交流溝通就尤其重要了。
交流時要學會傾聽,很多家長在遇事時往往只憑自己想象,完全不聽孩子的想法,這就會導致孩子產生被無視、委屈等多種心理,從而變得不愿交流,甚至對大人產生抵觸情緒,所以要學會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想法,多與孩子交流,只有走入了孩子的內心,才能夠更好地去體會孩子的心情,更好地對其進行引導,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學會平等交流,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渴望被尊重,與孩子進行交流時,千萬不要抱有傳統思想,覺得自己是家長,所以孩子就必須要聽自己的,平等交流可以增強孩子的交流欲望,使其更愿意表達自己,從而減小對家長的抵觸心理,減小叛逆的發生。
2、學會自我反省
都說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叛逆很大原因其實有可能都是家庭造成的,很多父母吵起架來常會不管不顧,以至于孩子長期處在一個十分糟糕的成長環境中,這會極大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導致孩子在長大時出現叛逆、極端的心理,存在這個問題的家長一定要注意及時改正,只有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才能使孩子養成更好的習慣性格。
3、學會理解
孩子與家長在思想上常會存在很大差異,這時如果家長只是讓孩子硬生生地接受自己的想法,就會導致孩子產生極大的抵觸情緒,使孩子滋生出叛逆的想法。所以一定要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想法確實存在問題,也不要直接否定,要學著采用孩子能接受理解的方法去引導孩子,這樣既能讓孩子改正錯誤思想,也不會產生抵觸情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