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因為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空間,自己的圈子,很多事情都怕跟父母說,我們做父母的還是從小就要,多跟孩子交流,也不要總是兇巴巴的對他,要成為孩子的朋友。
為什么孩子長大了對父母就不親了
1、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孩子的打擊過多。有些父母內心多多少少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但是往往因為不得方法,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了孩子過多的言語和身體的打擊,給孩子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陰影。而孩子每一次想要跟父母說句心里話時,再次受到父母的打擊,自然也就放棄了跟父母的溝通。
2、對孩子要求太高。經常在孩子面前說別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樣,如何有出息,埋怨自己的孩子沒有成就大事業,殊不知,“人比人,氣死人,”孩子沒有拿自己的父母和別人相比,父母也不要盲目攀比,打擊孩子的自尊心?!氨壬喜蛔?,比下有余,”互相關心照顧才是家庭成員所需要做的重點,沒有什么比親情和快樂更重要,不是為別人而活,而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3、控制欲強。父母特別強勢,控制欲強,不懂得如何交流,孩子只要不聽話,就認為孩子不孝順自己,進行道德綁架,養了一個白眼狼。父母是真的愛孩子,可這種愛讓孩子透不過氣來,無法理解父母的真愛,或許父母的建議是對的,但是因為方式方法不對,孩子會逆反,走了彎路,更會埋怨父母。
孩子不愿意跟家長溝通怎么辦
了解孩子,相信孩子
孩子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獨立的思維和主觀意識,也有了自己的判斷能力!他需要被尊重,需要家長能夠理解!不與父母溝通也屬于正常現象,父母有些焦慮情緒也是正常的,因為父母一直把他們當成孩子,教育和溝通其實應隨著孩子的成長去改變,如果還延用以前的溝通方式,自然孩子無法接受,會有抵觸心理!
保持關愛,增加耐心,改變方法
孩子其實并不討厭與父母溝通,相反很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和支持!父母應該多多學習和思考,怎么與孩子交流才對!父母不要氣餒,這時候要增加耐心,改變方式方法,只要孩子能平靜下來,我們一定要抓住機會,溫和的與孩子交流,觀察孩子的狀態及心理變化!保持溫和的語氣,千萬不要對孩子大聲吼叫,這樣孩子缺乏安全感反而容易急躁易怒!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家長的教育觀念及與孩子的關系影響著其教育態度、教育期望和教育方式,進而決定其教育行為和教育效果,對孩子的發展產生長期的效應。所以,家長應該以朋友的身份,樹立“天生我材必有用”、尊重孩子的興趣與天賦、不以分數論英雄、教育重在理解與包容等科學的教子理念,擁有適合社會發展的親子觀、教育觀和成才觀。
家長可以尊重、傾聽孩子的想法,鼓勵孩子到小伙伴中去,加強孩子與小伙伴之間的友好往來。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適當和孩子一起嘗試磨難教育,體驗做事情需要努力和堅持才會成功的感受,減少孩子的特殊化,樹立平等意識,引導孩子學會分享、學會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幫助別人。
家長還可以鼓勵并且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從小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習慣,讓孩子做好分內的事情,有意識的交給孩子一些任務,要求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引導孩子學會愛護身邊的人和事物,鼓勵并允許孩子參與家政,不僅能鍛煉孩子的勞動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最后,作為孩子,父母不可能陪伴一輩子,所以,家長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當孩子會走時,就要開始讓孩子多自行活動,引導與訓練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這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開端。在開始訓練孩子自行活動時,父母可以與孩子共同做某件事情,讓孩子感覺父母的關注、陪伴和支持,形成輕松愉快的心理環境,同事給孩子必要的幫助,逐漸的使孩子能夠自己去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深深的愛意!
父母和孩子之間良好的關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作為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陪伴孩子時關機或靜音半小時,全身心的陪孩子閱讀、游戲,傾聽孩子的心聲,才會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