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不要把孩子當孩子看,平等的去看待他,尊重他,隨著孩子的成長,隨著孩子的懂事,有很多問題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有很多問題甚至可以問孩子的意見,有很多事情甚至可讓孩子決定,有時候我們父母顯得弱一點無知一點反而是幫助孩子成長的一種方式。
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首先,要正確教育孩子,一定要意識到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長,不要老是拿別的孩子和自家的孩子比較。說得不好聽,人家的孩子優秀,很大可能是你作為家長沒有別的家長優秀。別人家的孩子語言天賦后者音樂天賦就是非常好,而你家的很可能就沒那么有天賦。意識到這一點之后,作為家長才不會一味強求孩子。不強求孩子,心理上就給了孩子比較寬松的空間。
其次,要正確教育孩子,作父母的自己要做好榜樣。你如果平日里待人接物都很有規矩、很得體,那么孩子也會很有規矩很得體。如果你平時臟話連篇、憤世嫉俗,那孩子也可能愛抱怨、不講文明。想讓孩子喜歡閱讀,作為家長也要多閱讀,自己多讀或者多陪孩子讀。想讓孩子愛上運動,家長首先也要多運動。
再次,要正確教育孩子,要意識到自己的短板,要學會借助外界的力量。比如,作為家長不可能什么都擅長,如果你想要孩子學音樂,那你就要為孩子找好的音樂啟蒙老師。你如果想要孩子學繪畫,你自己沒辦法教,你也要給他尋找好的老師。其他體育、語言也都是如此。作為家長,我們督促好即可。
最后,作為父母,要教育好孩子,要有足夠的金錢支持,也要盡量多花時間陪孩子。不要否認金錢在培養孩子過程中的重要性,很多事情你都需要用金錢來解決,比如培養孩子的興趣,帶孩子去見世面等等。此外,作為家長還要多陪孩子,多多陪孩子才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能夠理解孩子的很多行為,也才能夠建立更好的親子關系。
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誤區
第一,為了孩子犧牲了自己的全部。這個主要體現在寶媽身上比較多見,有一些寶媽為了照顧孩子要么放棄了工作,要么輕慢了工作,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動不動就將“我為了孩子如何如何”放在嘴邊,久而久之覺得自己很是偉大,如果孩子有不聽話的地方就會暴跳如雷或自怨自艾。
第二,將自己未完成的理想放在孩子身上。一部分家長總是很焦慮,尤其是擔心孩子學習不好,哪怕一次考試少考了幾分就會非常的生氣。整日要求孩子要如何如何好好學習有出息啥的,殊不知自己在孩子那么大的時候還真的沒有孩子考得好呢?
第三,認為大人的事情與孩子無關。有的家長因為家庭瑣事或其他矛盾,夫妻感情淡或者是破裂,有的還在孩子面前演戲,但有的就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這些家長認為孩子小不懂事,殊不知很多孩子在將來面對自己的婚姻時或多或少都會受到父母的影響。
家長與孩子正確的溝通方式
1、姿勢要平等,和孩子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家長傳遞的優越感會讓孩子感覺你高他一頭,當我們抱著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好的目的,主動糾正他的錯誤,不停的糾正時,會發現孩子不跟你玩了)。溝通動力的來源是肯定,當激發起孩子求知欲的時候,給予指導才能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不要好為人師,以否定開始,溝通就結束了,
2、成年人要走進孩子的童話王國,我們得遵循孩子童話王國的規則,不能按照成人世界的規則跟孩子交流。
3、溝通的效能取決于你傳遞的內容,不在于形式。給孩子買禮物,不要談條件,一旦談條件,就是交換了,交換中就沒有愛的傳遞。單純的買禮物給孩子表達愛,借物傳情。
4、傾聽非常重要,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先聽,聽語言背后的信息,看行為背后的意圖。人有2只耳朵一只嘴巴,所以要多聽少說。
5、回應一定要回應到讓對方(孩子)舒服的位置。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