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種叛逆期,所以父母必須體諒孩子。讓孩子走好,走對這一段人生歷程。當然要保持冷靜的對待。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多跟孩子一起玩耍,吃飯,外出旅游。讓孩子多一些活動,讓自己多了解孩子一些,成為孩子的好朋友。這樣更有利引導孩子的方向。
叛逆期男孩抽煙怎么教育
第一,爸爸要起到榜樣作用
做比說來得更加直接而有效,對于青春期男孩來說,爸爸的一舉一動對他們都有極大的影響,很多男孩都是以某種方式對爸爸進行模仿,所以爸爸要樹立好的榜樣,盡量在男孩面前不要吸煙。
第二,告訴14歲男孩吸煙并不酷
很多青春期的男孩認為吸煙很酷,并想要以此贏得異性的好感。這時,爸爸就要告訴他,吸煙并不是有效的方法,處于青春期的女孩并不會對吸煙的男孩有好感,甚至從內心反感吸煙的男孩。
第三,消除緊張情緒
對于那些已經染上煙癮的青春期男孩來說,吸煙還是他們情緒緊張時的一種下意識的反應,所以要告訴他,在感到情緒緊張的時候,可以用一些無糖口香糖、水果、果汁或者礦泉水來緩解。
第四,尋找替代辦法
青春期男孩在戒煙的過程中,爸爸要想方設法幫助他們找到吸煙的替代辦法,例如做一些技巧游戲,使兩只手不得空閑等,也可以在他想吸煙的時候盡量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第五,經受得住重新吸煙的考驗
如果青春期男孩在戒煙后又吸煙了,要及時告訴他,這不等于戒煙失敗,吸了一口或一支煙后并不是“一切都太晚了”。但是要幫助他仔細分析重新吸煙的原因,避免以后重犯。
第六,請朋友們監督在與孩子達成協議后,可以請他的同學或者朋友共同監督,并爭取得到朋友和家人的支持。
總之,孩子染上吸煙的毛病之后,切不可打罵,要走進孩子的情感世界,千方百計取得孩子的信任。只有走進孩子的情感世界以后,父母的勸告才能被孩子接受,孩子才能主動戒煙。
叛逆期孩子抽煙是什么原因
好奇心作祟
青少年正處于好奇心旺盛的階段,許多事都想親自嘗試,體驗一下。剛剛走進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總會產生一種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長大。青少年對很多新奇的事物和行為都有著很大的誘惑力,而青少年分辨好壞的能力和自控力相對較差,對生活環境的不良影響缺乏抵御能力,很容易就受到影響。處于好奇,嘗鮮的心理去嘗試吸煙,大約有1/3的孩子因此變成了小煙民。
模仿他人
青少年正處于學習成長期間,模仿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本能。家長或者身邊人的吸煙行為往往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還有一些電影電視劇的一些影響,也對青少年吸煙產生了誤導作用。
大多數孩子的吸煙都來自于家庭影響,很多孩子吸的第一支煙都來自于家庭里的煙盒。家長吸煙,忽視了自身這個行為帶給孩子的不良影響,并且給孩子造成一種“長大就可以吸煙”的思想,讓孩子誤以為學會吸煙就等于是走向成熟的標志,也開始偷偷模仿大人吸煙。
另外孩子心里有他們崇拜的偶像。他們對偶像的言行舉止常常表示羨慕而刻意模仿,所以他們很容易從一些影視劇或者偶像行為中去模仿,自認為這樣可以靠近自己的偶像。
通過吸煙結交朋友
由于受到“煙酒鋪路”等社會風氣影響,很多孩子從成年人哪里獲取了間接的交際行為,認為吸煙是結交朋友的最佳方式,造成了很多孩子對吸煙的看法是,煙可以使人與人之間不再陌生,增進感情。
此外,還有很多孩子是在同伴和同學的影響下學會吸煙的。看到同伴吸煙,在好奇心驅使下,或加上同伴的教唆讓煙,于是相互模仿學會了吸煙。
抽煙解憂愁
青少年在學習、戀愛、生活方面的壓力比較大,容易遭受失敗和挫折,而由于青少年自身經驗不足,情緒不穩定,心理不夠承受等原因,他們會比較希望通過吸煙來尋求心理上的撫慰。
尤其是有些孩子為了排解煩惱,不快等情緒,經不起失敗和打擊,一旦受挫,就會身處消極情緒中不能自拔,為尋求心理慰藉,消磨時間,便踏上了抽煙的道路。
吸煙嚴重地危害著人類健康,盡管人人都知道吸煙是社會公害,對健康百害而無一利,可依然有很多人甘愿邁入吸煙大軍當中。
有些孩子認為吸煙是為了攀比,追趕時髦,有魅力而學吸煙;有的孩子是出于逆反心理,和家長對著干,覺得偷偷吸煙的行為既瀟灑又勇敢,借此來表示反抗。
家長如何教育叛逆期孩子
1、尊重
即使是父母孩子之間的相處,也是需要以尊重為首的,很多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尤為喜歡反抗自己的父母,就在于從父母那里沒能獲得應有的尊重。孩子的成長也需要有個人的隱私、個人的選擇空間,好的教育應當從尊重開始,也是正確愛孩子的開始。
2、平等
最舒適的親子關系,往往都是彼此之間是平等的,孩子與父母能夠同處于一個平臺之上,而不是被父母居高臨下的約束。當父母能夠把自己的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不去切斷與孩子平等的對話,很多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才能拉近親子關系。
3、溝通
這里我們更講究的是良性的溝通,而不是單方面的說教和指責,孩子對于父母也同樣需要有表達的權利,只有彼此之間有溝通回饋家長才能了解孩子具體的情況。并且,父母對于孩子的愛和支持,也需要通過溝通表達出來,不要讓言不由衷的語言傷害到彼此的感情。
4、理解
理解的核心就在于家長能夠學會去傾聽和包容孩子的想法,也許父母和孩子之間存在著代溝,也許父母會不懂孩子為何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想法。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學著去理解孩子,明白孩子的想法和意圖,而不是全盤否定,這樣溝通才能持續,而不是爭吵收場。
5、威嚴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直都需要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只有給予孩子正向的榜樣示范,孩子才能學習到更多好的地方。而家長在孩子面前,除了尊重、平等以外,也需要保留一定的威嚴,而這就來自于父母的人格魅力,能夠讓孩子更愿意接受我們的教育。
6、引導
很多家長在孩子教育上都習慣性地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常常都是站在經驗主義上對孩子進行說教。“我說的都是對的,我是你爸,你必須聽我的”、“你不聽我的,遲早都要后悔”,然而越是這種說辭就越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才是有效的教育。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