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為什么沉迷手機,幫助他們找到其他有意義的活動替代手機使用;還可以限制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和場景;鼓勵孩子參與其他有益身心發展的活動,例如運動、閱讀、繪畫等,讓他們逐漸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孩子沉迷手機家長該怎么辦
1、找到“上癮”原因,對癥下藥
孩子沉迷手機,現實中缺少人際交流和親子交流。家長如果想改善這種狀況,首先就要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到底是什么,才能對癥下藥地幫助孩子脫離網絡的控制。
2、規定時間,獎懲分明
應當限制孩子的使用時間,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無論是過度放縱還是嚴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確的做法,做到有一定的獎勵,沒做到也有一定的懲罰,按照規矩來做,慢慢地孩子也會習慣于遵守。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增強自控力
當孩子要玩電子產品或是不能停下來時,可以嘗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一些玩具、講故事、家庭游戲去公園散步,或者培養一些孩子的興趣技能,畫畫,游泳,跆拳道之類,因為孩子之所以沉迷玩電子產品,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沒人陪同玩,或者父母少陪伴,另外也要適當地加強孩子的自控力。
4、父母得做榜樣
父母的榜樣作用尤為重要,因為孩子的意識形成往往是來源于父母的行為,看到父母在使用,孩子玩的意愿往往會更加強烈。因此,下班回家后,爸媽們請將手機和Pad等放一邊,好好地陪伴孩子。
孩子為什么會沉迷手機
1、家長的允許,家長的榜樣,每天自己都控制不住玩手機,那么孩子也一樣會上癮(包括我自己也一樣,需要反省改正)
2、缺乏陪伴,孩子想要家長陪時,家長沒時間,于是遞一個手機給孩子,開始時是哄孩子,后來孩子就被迷上了。
3、缺乏娛樂項目,缺乏玩伴,孩子娛樂項目有限,每天只有在家里宅著,也沒有玩伴玩,當看到好玩的手機時,那么能不迷上嗎?
4、缺乏認同感,孩子會在玩手機游戲時得到滿足,心理需求得到滿足,于是一下就迷住了。
5、同伴影響,大家都玩手機了,孩子常聽到同伴提起手機游戲之類的話題,為了和同伴有共同話題,于是也開始玩,玩著玩著就入迷。
6、缺乏家長監管,家長長時間的讓手機陪伴孩子,于是孩子也離不開手機了。
對于孩子玩手機該不該禁止呢
不需要一刀切,堵不如疏通,了解孩子內在需求,然后及時滿足,這樣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所有的禁忌都會帶來更多的關注和好奇。比如禁書,禁片,并沒有因為我們禁止就消失,相反一直存在,只不過是讓我們的興趣由明轉暗罷了,相反還負面強化了我們的關注和好奇。
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越禁止,反而在越讓孩子在玩手機時候獲得了極大的快感。孩子只有在充分滿足的情況下才更容易放下。這有點像越得不到越想得到的心理。
當我們禁止的時候,也就是剝奪孩子對手機或者電子產品的鏈接的時候,其實也就剝奪了他們對未來社會的鏈接和適應能力。畢竟,社會生活的不斷發展,我們沒法把手機從生活當中剝離出去,而且現在的教學也需要,生活也需要,工作也需要。從這點來說,禁止顯然不現實。
以身作則,如果我們要禁止孩子玩手機,那首先我們自已要做好榜樣,不能我們不讓孩子玩,自已卻一個勁的刷手機。我女兒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我也不讓她玩,結果她說:憑什么你們大人能玩,小孩子就不能玩。所以你看,很多時候我們禁止,孩子可能沒有力量,迫于父母的權威沒有說出來,但不代表孩子不玩他就真的不想了。這是我們要注意的一點。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