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打人的毛病必須重視,一旦形成習慣改起來就困難了,而且還會傷人。首先要立規矩。這并不是一兩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訴他打人不好,媽媽不喜歡打人的孩子,反復地講,具體地講,會有效果。
小孩老是打人怎么教育
不要過于溺愛孩子,養成過于自我的性格
現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娃,有什么需求,家長都會盡量滿足,孩子在日復一日的,與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早就熟知這一現象,所以他會毫無顧忌的提要求,而要求一旦有不滿足他的時候,他便會發脾氣,表達自己的不滿。說白了,孩子愛打人,都是家長自己埋的禍根。
不要給孩子貼上愛打人標簽
孩子打人,就擔心孩子有暴力傾向,這是過激反應。孩子打人,是自我意識的表現,有時候也是在表達他生氣了,父母不理他了等等。
面對孩子打人,反應不要過于激烈
對孩子嚴格管教,這樣是在變相鼓勵孩子打人,因為這樣,父母無論在做什么事,都會來關注他,讓孩子產生錯誤認識。
父母做個好榜樣,同時不要讓孩子看有暴力的影視動畫片
孩子的成長,天天都要觀察與模仿,進步很快,不要小看了孩子的學習能力。所以平時在家父母不要動手打架,或讓孩子看暴力影視動畫片。
父母做到,行為舉止寬容得體,善待他人,待人接物,溫柔親切,平時更不要打或者嚇唬孩子,即使是表達愛也盡量不要做,孩子會學習父母的行為。
在孩子早期,很容易出現動手的行為,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受語言發展的限制
有些寶寶在語言還不能自如表達自我的時候,他們會著急,比如自己的玩具被人拿走后,就會急著想把玩具拿回來,所以會通過動手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
2、家庭教育方式的影響
寶寶喜歡動手解決問題,很多時候和家長的培養方式是息息相關的,比如如果家長喜歡動手打孩子,那么孩子也必然會喜歡動手。
3、平時觀看的影視作品有暴力傾向
如果孩子喜歡打人,那需要家長反思一下,平時給孩子觀看的動畫片、電影等等是否有比較暴力的場景,這也會讓孩子模仿。
孩子容易發怒,一發脾氣就愛打人,怎么引導
1、保持冷靜。父母憤怒以對只會火上澆油,父母的冷靜有助于讓孩子的情緒歸于平靜。我們大多有這樣的體驗,就是在平靜的狀態下,往往更樂于接納不如意的自己和他人。
2、表現對孩子的愛。憤怒的情緒和攻擊人的行為,本質上包含了對自我的“否定”。父母的愛有助于淡化孩子自身內心的沖突,減輕孩子跟他人和外界的對立,在認同中重新拾回歸屬感和安全感。
3、在與孩子共同尋求和探索表達情緒和滿足愿意的更好方式中,不失堅定地展現自己的原則和價值取向。摒棄一味說教甚至責備和打罵,在盡快了解清楚孩子為什么發脾氣的同時,通過跟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合理的需求,并明確告訴孩子發怒和打人的方式既不受歡迎也不被接受,鼓勵孩子用不傷害他人的恰當方式滿意愿望。
4、冷處理。有的“戲精”孩子會通過試探的方式故意發怒,以此來建立并主導他解決與外部沖突的“規則”,如果在這樣的情景中急于滿足他的愿望,就會被他實力“坑爹”。這時候,你只需要站穩立場,適當的“冷”眼旁觀,他就會心靜自然“涼”。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