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首先父母應該先陪伴孩子,父母可以帶孩子經常出去游玩,讓他看看外邊的世界,了解更多的人;其次家長可以教孩子怎么樣跟人交流,溝通;幫孩子樹立自信,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喜歡跟人溝通,變得不再孤獨。
孩子感到孤獨怎么辦
關注孩子,多與孩子進行平等、推心置腹的談心。
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了孤獨的端倪,就應及時告誡、引導孩子不要再允許自己繼續沉淪下去,要做點更有益的事情。如果孩子犯了錯,抑或心理上有什么疙瘩一時解不開,那父母就得設法抽時間多陪陪他們,同時告訴他,無論你做過什么錯事,爸媽都會原諒你的。這樣,便于孩子盡快從孤獨的陰霾中走出來。
建議孩子做一點自己喜歡做,但又好久沒有時間做的事情。
比如,鼓勵孩子參加正當、有益的文體活動,游泳、騎馬、登山、打球、看電影、結伴遠足、外出寫生等。這樣,既能放松孩子的身心,緩解其孤獨感,又能讓他們從中受到教育或激勵。
鼓勵孩子寫日記或隨筆。
孩子寫日記或隨筆有許多好處。首先能夠培養孩子做事的專心和恒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其次可以促使孩子隨時留心和分析周圍的人與事,區分“真、善、美”和“假、丑、惡”,不斷反省自己,從而增強觀察事物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再次,引導和鼓勵他們寫好日記或隨筆,記錄下成長歲月的點點滴滴,可以讓孩子在多余的時間中充實自己,擺脫空虛的情緒,遣散孤獨感。
為孩子提供與同齡人溝通交流、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
如鼓勵孩子找同學或朋友談心,遣散孤獨心情;亦或在孩子的生日或傳統節日,鼓勵或代為邀請孩子的同班同學來家里做客,以幫助孩子獲得同齡人的溫暖及其友誼;再如,鼓勵孩子和同齡人一起,參加社會義務勞動,幫助周圍的老人、殘疾人等做一些好事,既排除了孤獨感,又得到了情感上的補償,起到了凈化心靈的作用。
告訴孩子,擺脫孤獨要從自我做起。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要想真正擺脫孤獨,擁有知心朋友,可以從兩個方向努力:一個方向是自己積極主動去接近別人;一個方向是通過改變自我,使別人愿意接近自己。積極主動地接近別人的最好方法,便是關心、幫助別人。要想有朋友,就不能光想著自己。總把“我”放在嘴邊的人,最招人反感。如果和別人交往時,你不懂得尊重別人,或是總想和人爭個高低,恐怕你也就很難擁有朋友和友誼。
造成孩子內心孤獨的四大原因
通過和孩子進行了多次深入地溝通,結合其他寶媽的反饋進行總結之后,發現讓孩子感到內心孤獨的原因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
1、缺少陪伴。
俗話說,陪著不等于陪伴
家長為了不影響工作,要么就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撫養;要么就算陪在身邊,一天也說不到幾句話,導致孩子遇事無人傾訴,和父母交流時間急劇減少,讓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關愛,時間長了,孩子內心就會因為“不被愛”而變得孤獨。
2、家長自身性格孤僻內向。
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有些家長本身性格就比較內向,孤僻,自我封閉,不愛說話,也不愛社交,平時家里也沒有朋友來往。
在這樣的家庭中,父母的行為會讓孩子覺得孤獨是一種常態,并不需要過多的糾正,慢慢的孩子,就會不知道該怎么和同齡人相處,也是導致他們走向孤獨的關鍵因素之一。
3、過度沉迷網絡。
不管是孩子主動選擇,還是被父母“強迫”沉浸在網絡之中,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拒絕接觸外面的世界,全心全意地沉浸在網絡當中,不可自拔,孤獨感也就隨之產生了。
4、沒有朋友,不懂社交。
有些父母對孩子保護太過,總覺得孩子走出家門就會潛藏著無數的危險,甚至不讓孩子出門,也就導致了孩子與外界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少,失去更多自我展現的機會,也就會被動地產生孤獨感了。
還有一些孩子,因為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沒法融入同齡人之中,最終只能選擇獨來獨往,做一個孤獨的獨行俠。
孩子不愿意社交是什么原因
第一、有可能孩子比較內向,不愿意過多接觸人。
第二、孩子有可能某一方面發展的稍微滯后。
如語言發展,動作發展等等,由某一方面發展,跟同齡人稍微滯后一些,孩子不愿意跟其他的小朋友多接觸。
第三、多少有一點自卑感。
如果語言發展緩慢,如果跟他人接觸起來,他就要說話,就會很緊張,所以,他就選擇自己獨處,更自在。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