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不聽話不建議打孩子,如果孩子思想上不能接受你的教育,那打罵不能改變他的想法,只會讓問題更加復雜。孩子可能迫于更多體罰的威脅,表面順從父母的想法,實際內心會堅持自己的想法,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見,讓父母無法達成預期的教育效果。
孩子不聽話可以打嗎
1、打孩子會損害孩子的學習能力,影響孩子在校的表現
大腦學習的最佳狀態是平靜和安定。我們想一想,如果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恐懼或者害怕當中,擔心自己是否會挨打,那他必然無法集中精力學習。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身邊經常挨打或父母離婚的孩子,他們都極度缺乏安全感,這些孩子能量低,很少有成績好的。
2、打孩子就是在教孩子用暴力解決問題
我們總說身教勝于言傳,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一個打孩子的家長,又怎么能教會孩子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呢?家長的言行不一致,只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
而我們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因為挨打,因為害怕,而服從了我們的決定。那他在家長這里學到的也是用拳頭、用暴力解決問題。
3、打孩子可能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研究表明,隨著孩子越來越大,父母打孩子的力氣也會越來越大。這就像我們剛開始跟孩子嘮叨幾句,后來變成大聲吼叫,最后動手一樣。
暴力,只是當下正憤怒的家長們提供發泄失望和憤怒的渠道,并不是因為打孩子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4、打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回想一下,我們自己被打過后的感受,是不是覺得很憤怒,很悲傷,又很困惑和無助。你覺得自己不夠好,甚至覺得爸爸媽媽不愛我,這樣的孩子,他的自尊如何能健康呢?
所以,當下一次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讓我們覺得憤怒被挑戰的時候,先暫停一分鐘想一想,如果現在我打了孩子,到底是好處大還是壞處大呢?有了這樣的思考,我相信我們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又前進了一步。
孩子不聽話,家長如何正確教育
1、正確引導:建議父母平時多和孩子溝通,給孩子講清楚什么事該做什么不該做,給孩子講清楚,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從而改善不聽話的現象:
2、耐心說服: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要多些耐心,說服孩子需要做的事情,讓孩子明白做什么事該做什么,幫助孩子能夠克服困難,增強自信心,從而改善不聽話的現象;
3、尊重孩子想法:父母平時要多尊重孩子,給孩子講清楚,做什么事不該做,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從而改善不聽話的現象:
4、說服不服從: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要多些耐心,不能嚴厲,說服孩子不聽話的現象,幫助孩子克服不聽話的現象。
家長怎么做,可以讓孩子越來越聽話
一、家長要做樂觀積極的家長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會遇到很多困難的,孩子是放棄還是選擇繼續挑戰,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長平時遇事的態度。家長碰到困難時總逃避或消極的面對,那當孩子遇到苦難時,他也會學著家長的樣子就放棄了,對孩子來說,家長的所有行為都是自己學習的范本。
如果家長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并且適當的引導孩子,那么當孩子在遇到麻煩的時候,也會成為那個總是堅持到底的人。
二、做有遠見的家長
孩子的教育路程是很漫長的,長達幾十年,因此家長不能只看目前,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孩子喜歡玩手機,有的家長溺愛孩子,就讓孩子玩,孩子有什么要求,也會立刻就滿足孩子,這樣的家長目光就非常的短淺,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未來。
孩子小時候,幾乎對所有陌生的東西都有好奇心,家長不如在這時候給孩子養成一個喜歡閱讀的習慣。在家里多放一些書,每天和孩子一起閱讀,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愛上閱讀,這對孩子的未來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做情緒溫和的家長
孩子小的時候不懂事,難免會犯錯誤,家長這個時候千萬要控制好情緒,不要用暴力解決問題,否則孩子長大后也會成為一個不講道理的人。另外,如果家長喜歡動手打孩子,孩子就會養成懦弱的心態,非常不利于孩子的社交,也有的孩子會因此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從而成為了班上的小霸王,讓孩子失去了童年應有的單純和快樂。家長不發火解決和孩子之間的問題,能給孩子樹立起一個好榜樣。
四、做有教養的家長
現在街上總有很多熊孩子,讓大家非常討厭,這不僅是因為孩子的天性屬于比較調皮的那種,也是源于家長的教育。如果父母的性格比較溫和,做事章法有度,那孩子長大后也會變得很有禮貌,非常善良,討人喜歡,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完全是取決于家長是怎樣教育和如何對孩子以身作則的。
五、做經常微笑的家長
孩子往往都比較依賴家長,而孩子的情緒也是會跟著家長改變的,家長總是愁眉苦臉,孩子自然也就高興不起來。
相反,家長總對孩子微笑,孩子的臉上也會露出微笑,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的樂觀,同時也可以拉近親子之間的關系,讓父母和孩子之間更加的親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