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說明孩子有好勝心,對自己要求高。這時候家長除了鼓勵孩子,在孩子遇事不解的時候也要提供幫助,同時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告訴他失敗很正常,要勇于和困難作斗爭,可以告訴他解決問題的其他方法,這樣做對于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
小孩子喜歡爭第一的心理
1、家長盲目地鼓勵
很多家長在生活中喜歡鼓勵孩子,要求孩子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取得優異的成績,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不管是游戲還是學習,總喜歡問孩子是不是拿了第一名。長此以往,孩子會認為只有拿第一才是對的,只有贏了才是對的。
2、贏了就有獎勵
孩子自己吃飯了,獎勵。孩子自己穿上了衣服,獎勵。還是自己去了廁所,獎勵。孩子拿了好成績,還是獎勵。很多家長都喜歡夸獎孩子,甚至原本孩子應該自己做的事,也能夠得到獎勵。孩子是喜歡被夸獎的,當家長在孩子無謂的競爭中的勝利也獎勵的時候,孩子就會為了更多的夸獎,而一味的追求“贏”,而不計后果。
3、孩子生來就是“第一”
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吃飯的時候孩子先吃飽才行,有什么好東西必須先給孩子,孩子想要什么都無所顧忌的滿足。這樣培養的結果就是孩子覺得自己就是最重要,可以說“好勝心”其實是一種無法滿足的欲望之心,他的心里沒有別人,他就是要贏。而這“贏”的真相,其實是家長們刻意的的“輸”。
家長的出發點是為孩子好,愛孩子,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往往并不是孩子真有“好勝心”,而是造成他的盲目的自大。
孩子好勝心強怎么辦
1、引導孩子化爭勝心為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如果目光僅僅局限于身邊,爭第一,其實是一種很狹隘的觀點。可以給孩子一個更遠大的目標和夢想,對于孩子的成長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2、培養好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孩子,其實只要培養好他的解決問題能力,比如說學習能力,那么在他的學習和成長上,幾乎不用家長操太多的心。好強和爭勝就是他們成長最大的動力。
3、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挫折教育。孩子爭強好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敢面對爭強好勝過程中的失敗。所以,家長應該加強對這些孩子的挫折教育,只要這些孩子有很強的抗挫折能力,能夠坦然的面對失敗,那么他們就會越挫越勇,成為人生的大贏家。
孩子有好勝心好不好
1、小孩需要一定的好勝心。好勝心強的孩子,通常不甘落人后,總希望自己能比別人強,能保持一份積極參與的心態,這是事業成功的前提。
2、好勝心并不等于進取心,與進取心不可相提并論。好勝心只是重在一個贏的結果,是進取心的起點,而進取心則是以好勝心為起點,經歷主動學習,不斷提升能力,最終實現自我發展,實現人生價值的升華。
3、什么都爭強好勝,可能是關愛缺失的表現。因為家庭教育失當,造成小孩缺少安全感,于是通過另一種方式加以補償,什么都要爭第一,以期獲得更多的關注,從而得到內心的滿足,實現內焦慮與現實存在需求的平衡。
4、家長要細心呵護孩子的好勝心。有好勝心是好事,引導得當能夠邀發孩子積極進取,不斷超越自我的雄心壯志,最終走向人生的輝煌。但如果引導不當,可能會向自負與自卑兩個極端游離。好勝心強的孩子,往往爭強好勝,特別是年齡偏小的幼童,他就是要贏,沒有任何理由,大人要注意正確引導,千萬不能因為孩子小就一味遷就,否則會養成目中無人,老子天下第一的自負。因為這種自負,一旦在現實中碰壁,轉而有可能演化成一種自卑,怨天尤人,唉聲嘆氣,甚至衍生出一種極端心理——嫉妒。
5、稍大的孩子,要教育他凡事盡力就好。可以拼命地去追求成功,但不期望一定就能成功的心態去對待事情,畢竟人的認知是有限的,一個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你可能在某個方面是第一,但不可能事事都做到第一,有時候做一個站在路邊鼓掌的人也挺好。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