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應該了解孩子被孤立的原因,不只是跟孩子談,平心靜氣,不帶任何評判的談話;也需要跟孩子的老師了解情況,還可以去找同學們去間接知道為什么會是這種情況!知道原因后就可以幫助孩子去面對這個問題。
孩子在班級里被孤立怎么辦
首先,從自身尋找問題。先了解孩子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方面是否有不妥之處。如果是因為孩子自身原因,就先反思和檢討自己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
其次,“被孤立”在家長看起來可能是不受歡迎,不被接受,只是一種現象。并不代表都是自己孩子的問題,因為有些孩子喜歡并且享受獨來獨往,不湊熱鬧,不在人際上花太多的精力。這種不是病,也不是性格缺陷,只是一種性格特征。
最后,如果孩子也渴望和同學一起玩耍,玩樂,只是沒有勇氣去主動靠近。家長就要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分析并告知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和技巧,讓他融入同學朋友圈中。
孩子被孤立家長怎么安慰孩子
1、“不是你不好,是大家想法不一樣”
對于孩子來說發現朋友們不愿意跟他玩,本身就很難過,甚至會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好。這個時候如果家長說一句:為什么跟別人玩不跟你玩?這種質疑會把孩子對自己的懷疑,直接蓋章認證。
當孩子向你說出自己遭到孤立的時候,請告訴他:“不是你不好,是大家想法不一樣。”強化孩子的優點,樹立他的自信心,讓孩子從心底里明白,自己是優秀的,被孤立并不是因為不好,而是與其他人的想法不同。這樣想,內心就不會受到更多挫敗。
2、“交朋友一起玩的開心,不開心有權利選擇離開”
看過很多人之間的友誼,有一些人并不是那么喜歡他的朋友,卻要委曲求全的繼續交這樣的朋友,除了追求利益的人,有一種是討好型人格的人。
我想每個爸爸媽媽都不希望自己的寶貝,成為一個討好他人的人。因此,當孩子友情遇到不開心的時候,希望大人能夠告訴他:交朋友在一起是開心的,如果你與朋友的友情讓彼此不開心了,是可以選擇離開的。
當孩子慢慢了解以后,他會明白好的友誼是互相開心,如果對方離開,可能自己有什么問題沒有做好。學會反思后,孩子會真正認識到友情是什么。
3、“發揮你的優點,會有喜歡的小伙伴為你而來”
大寶小學的時候,喜歡跟著小區幾個大一點的小男孩兒玩,至于玩的好不好我并沒有太過關注。有一天大寶回來跟我講,說那幾個大哥哥總是讓他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偷拿鄰居家的狗籠,他不愿意去,哥哥們就威脅他不帶著一起玩。
我理解小男孩調皮,小時候會做一些并不禮貌的事情,但如果知道卻不進行正確引導,就一定是我的問題。于是我給出他建議:“不需要為了討好別人,去做一些自己并不想做的事情。你善良,真誠,有很多的優點,以后會交到喜歡你,與你一樣真誠、善良的朋友?!?/p>
小孩子比較單純,他們對于朋友的選擇有時候會傷害到自己,作為父母我們有引導與幫助的寶貝的職責。當他們遇到關于友情的問題時,幫孩子找到方向很重要。
如果是因為寶貝的性格問題,那么多帶他參加社交活動,并且鼓勵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分享,慢慢地孩子就會有很多的朋友;如果是他人的問題,那么引導他去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朋友。
什么樣的孩子容易被孤立
1、膽小的孩子
孩子的世界是簡單的世界,是游戲的世界,只要大家能在一起玩,大家就是好朋友。有些膽子比較小的小朋友,大家一起玩游戲的時候,自己不敢參與,要么就躲在角落里,看著別人玩,要么就自己玩自己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因為他不參與大家玩的游戲,大家也就不邀請他一起玩。時間長了,他就越來越受到排擠,即使他想參加的時候,其他的小朋友也不會接受他。
就像一部專門記錄幼兒園小朋友相處的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里面的許家潤,他比較內向、膽小。大家玩的時候,他在一邊看,隨便找個位置坐下也被嫌棄,因為這是另外一個小朋友的位置。他多次想和大家玩都被拒絕,小朋友們也明確表示不喜歡他。
2、不懂分享的孩子
有很多孩子,因為在家里大人都讓著他,他覺得很多東西都是他自己的,沒有分享這個概念。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也沒有教他如何與人分享。
到了和同伴一起玩的時候,他想玩什么樣的玩具,不管別人在不在玩,上去就搶。這樣別的小朋友肯定不開心,會聯合起來排擠他。
3、以自己為中心的孩子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于孩子被排擠的故事。一個小姑娘,唱歌跳舞都很棒,但大家都不喜歡和她一起玩。為什么呢?
原來這個小姑娘仗著自己會唱歌、會跳舞,就喜歡以自己為中心。玩什么都要自己說了算,不允許別人不聽她的。這樣的玩伴,大家都不喜歡,慢慢地就不和她一起玩。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