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要跟孩子溝通一下不想上學的具體原因,家長必須本著充分尊重和認真傾聽的態度跟孩子交流,而不是向孩子興師問罪,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孩子的信任,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并根據孩子說出的原因,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法。
娃娃不想讀書怎樣溝通
1、心平氣和的溝通
孩子不想讀書,家長還是要把重點落在溝通二字。家長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要知道情緒的產生都是有原因的,而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他自己肯定也是明白的。所以家長這時還要積極的引導孩子,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苦惱。同時家長也要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一上來就急著糾正孩子,從而使孩子的逃避心理更加嚴重。
2、不要過多的嘮叨和說教
家長在溝通時,要注意不要對孩子進行過多的嘮叨和說教。孩子本來就已經對學習沒有興趣了,家長首先要接受現實,而不是覺得對孩子講大道理,孩子就會改變。所以在溝通時,家長還要多采取商量的口氣,多反問孩子,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和孩子平等的討論,在適當的時機再向孩子展示父母的權威。
3、切忌打罵孩子
對于不愛學習的,不想讀書的孩子,家長首先不要采取暴力手段對待。孩子已經產生了厭學情緒,而不學習這一行為客觀上是與家長和老師的要求背道而馳的,如果家長在這時采取過激的做法,則會讓孩子更加的叛逆,從而對學習產生更加嚴重的厭惡。所以家長一定不能責罵,甚至是對孩子動手,而是要采取溫和的教育方法。
孩子不想學習是怎么回事
1、沒有從學習中體會到成就感
學霸之所以愛學習,是因為學習讓他體會到成績感:拿到高分后同學羨慕的眼光、老師的表揚、父母親戚的祝賀等等,這些對孩子們來說都是正向反饋,會激勵他們繼續努力學習,以取得更好的成績。
而如果一個孩子厭學,很大概率是因為他無法從學習上體會到成績感,相反,學習給了他挫敗感:成績不好被家長批評、如何努力都學不會等。
應對這種情況,家長們可以先給孩子定一個可以實現的小目標,讓孩子嘗到完成目標的甜頭,從而慢慢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2、逆反心理
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或下降時,很多父母都會下意識批評、嘮叨孩子:為什么就你學習不好?你看看某某家的孩子?好好學習我說了多少遍了?一次兩次還行,次數多了,孩子就產生了逆反心理:你非要我好好學,那我偏不學。
遇到這種情況的孩子,不妨試試“溫柔打法”,不要過分強調學習和成績,用其他人的成績來跟孩子作對比,轉而去發現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小優點,讓孩子重新愛上學習。
3、習慣的力量
當我們堅持做某件事,這件事就變成我們的習慣了。優秀是一種習慣,不優秀也是。當然,不愛學習也是一種習慣。當我們習慣了不學習的狀態,那自然而然就不學了。想要學習,就需要花費大量意志力。
想要改善這個問題,沒有任何速成的辦法。只有下苦功夫,一點點重新培養自己有關學習的好習慣,滴水穿石,堅持上3-6個月,會有比較明顯的成效。好的學習習慣有:定時寫作業、定時復習、整理錯題等。
孩子不好好學怎么和孩子溝通
1、傾聽孩子。家長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傾聽和溝通,這是育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很多時候,家長很難做到專注地傾聽孩子的表達,因為家長的心總是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占據。其實,家長更應該做的耐心的傾聽,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2、重視非語言信息的傳遞。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要敞開心扉,傾盡全力去感受孩子的想法,留意孩子表達的信息,而不要只專注于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如果父母回應孩子的目的在于急切的改變現狀或試圖改變孩子的問題,那么你就會失去融入孩子、與孩子進行協調溝通的機會,所以溝通時還要注意跟孩子說話的口氣。
3、尊重孩子與孩子建立平等的關系。溝通首先應該是尊重,與孩子更是這樣,從心里尊重孩子,建立平等的友善的親子關系,仔細、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訴求,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想法是天真的,但是我們要尊重他們的想法,幫助孩子實現他們的愿望!
作為父母,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只有不斷地自我成長,時刻地反思自我,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看見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需要,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4、親子教育。最有效的溝通,首先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先要在情感上有交流,要引導孩子,而不能以家長的權威去命令。方式方法很重要,建立平等的,良好的親子關系是良好溝通的基礎。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