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父母可以考慮一下孩子是不是到了青春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叛逆的思想,喜歡和父母對著干,對父母的一些想法不能夠理解。
仇恨父母的孩子是什么心理
一、父母沒有對每個孩子相同的愛
記得以前看過一部電影叫做《唐山大地震》,里面的劇情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發生地震后,一兒一女同時被困在了水泥板底下,要救一個的時候,母親選擇了兒子,雖然當時那個母親覺得女兒可能活不下去了,但是在女兒的心中她永遠都是被拋棄的那一個,后來女兒被一對軍人夫婦領養,有了新的生活,但是她也是因為怨恨自己的母親,三十二年都不愿意回家認親。父母的偏心,真的會讓沒有受到照顧的那個孩子感到心寒,他們會對自己的父母和那個受寵的孩子有一種怨恨。
二、父母失信、撒謊
父母經常說話不算數,對孩子撒謊,但是又給孩子布置很多的任務,如果父母已經給了他們承諾,在孩子們完成了任務之后,父母們卻不實現那個承諾,比如說當父母說你考試考了九十分以上,就帶你出去玩,大多數父母都因為工作的原因就會失信,但是在孩子的心里他們會覺得父母是在捉弄自己,每失信一次,在孩子的心里父母的威嚴就會減少很多,所以時間長了,你再讓孩子去完成一件事,他們就不會完成了,甚至失信多了他們就會怨恨自己的父母。
三、不歡迎孩子的朋友
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會去上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生活,他們會遇見各種各樣的人,當然,他們也會遇見陪伴他們一生的朋友,他們會向朋友分享那些甚至不愿意和父母分享的一些事,但是呢,有一些父母就會莫名的不喜歡自己孩子的朋友,這樣會讓孩子感覺父母不尊重他,因為孩子他們感覺他們有選擇朋友的權利和自己能夠選對一個好朋友的眼光,如果父母不斷地摻和進來,那么親子關系之間的隔閡會越來越大。那么孩子就會怨恨自己的父母。
四、忽視掉了孩子的優點
在生活中,父母經常會贊美別人家的孩子,因此忽略了自己孩子的優點,而且經常性的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本來父母是想把其他家的孩子給自己家的孩子樹立一個榜樣,但是卻想不到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每一個孩子都有他們的優點,雖然每個孩子的資質不同,但是也不要只從學習來判斷一個孩子,要積極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不然孩子以后不僅會怨恨父母,還會非常的自卑。
五、在別人面前責罵孩子
就像我前面講的去別人家做客,其實那個孩子不僅是因為他的媽媽語氣的原因,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我這個外人到他們家,在公共場合和家里有客人做客,這都是會是父母們議論孩子的場合,好多父母都喜歡在這種場合揭短,尤其還是在孩子在面前時,越喜歡說自己的孩子,說自己多么的不容易。但是越是這樣,孩子越會和父母對著干。
孩子仇恨父母家長怎么辦
當孩子怨恨父母時,作為父母,我們應該采取積極的方式來疏導孩子的情緒,建立良好的溝通和理解。以下是一些建議:
1、傾聽和理解:首先,父母應該傾聽孩子的怨恨和不滿,并試圖理解他們的情感。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來表達他們的感受,不要打斷或批評他們的情緒。通過傾聽,父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為下一步的溝通和疏導提供基礎。
2、建立親密關系:為了減少孩子對父母的怨恨,父母應該努力建立親密的關系?;〞r間與孩子進行有意義的互動,如共同參與興趣愛好、游戲或戶外活動。通過建立親密的關系,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支持,減少對父母的怨恨情緒。
3、傾訴情感:鼓勵孩子表達他們的情感,可以通過寫日記、畫畫或與他人交流等方式。父母可以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孩子隨時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過傾訴情感,孩子可以釋放內心的怨恨情緒,并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4、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犯一些錯誤。當孩子對父母產生怨恨情緒時,我們應該及時反思自己的行為,承認錯誤,并向孩子道歉。這樣,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真誠和關愛,有助于化解他們的怨恨情緒。
5、鼓勵積極的解決方式:當孩子怨恨父母時,父母可以幫助他們尋找積極的解決方式。鼓勵孩子思考問題的根源,并提供一些建議和支持。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解決方案,并鼓勵他們采取積極的行動來改善家庭關系。
6、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問題:當孩子對父母產生怨恨情緒時,他們往往只關注自己的感受,忽視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應該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問題,理解自己的苦衷和無奈。例如,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讓他們了解到父母也曾經歷過類似的困擾,從而理解父母的用心。
7、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培養獨立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和解決問題。這樣,孩子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至于產生過多的怨恨情緒,而是能夠積極面對,尋求解決辦法。
父母和孩子之間正確相處方式是什么
第一、相互尊重。尊重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基礎,這放在任何關系里都適用。父母最好和孩子做朋友,平等地溝通與交流,傾聽孩子的話語,尊重孩子內心的想法,給孩子表達意愿的機會。但尊重是相互的,有一句說得正好: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第二、相互理解。理解比尊重更近一層,兒時需要父母多去理解和陪伴孩子,關心孩子的身心靈健康,當孩子成人懂事后,也要對父母多一些理解和關愛,時常回家看父母,陪他們說說話,一家人聚聚餐等。親子間的相互理解,也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實踐才能得到進一步鞏固。
第三、愛、責任與義務。親子之間的愛是與生俱來,也是最穩固的愛,有了愛就會有包容,從父母開始,培養孩子感受愛,學會包容。培養雙方的責任意識,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有責任撫養孩子,而父母老了以后孩子也有義務進行反哺。
第四、邊界感。這是非常重要但也是很容易被忽視掉的一點,父母和孩子之間是血脈相連割舍不斷的,但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自由和相對獨立的成長空間,血緣不能成為自我發展上的束縛。適當的距離不僅能產生美,還能促進個人成長。因此,父母和孩子要學會彼此確立好邊界。
第五、在情中說理。個體存在差異,在相處的過程中難免出現磕磕碰碰,大家各有各的理。因此,好的親子關系需要共同維護,在一個家庭中,應該學會立下相處的規矩,灌輸互相關愛和謙讓的思想,讓任何道理都在親情的基礎上談。尤其是多子女家庭,更應該多一些溝通和交流,少一些計較,如此,親子之情會開美麗的花。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