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高中生面臨著不少的考試壓力、學業困難、社交壓力,這些都可能導致他們的焦慮心理。我們可以通過耐心傾聽他們的情感抒發,理解他們的問題,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幫助和解決方案,以此降低他們的焦慮情緒。
孩子上高中情緒焦慮怎么辦
1、重視孩子積極樂觀應對生活的態度的培養。
在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注意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
作為家長,一是給孩子提供安靜、和諧、愉快的學習生活環境,讓孩子心情愉悅,能從容地應對一些生活事件;
二是培養孩子應對各種生活事件的積極態度,形成正確的認知與評價,幫助他們認清問題,并能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去解決問題,從而緩解焦慮和緊張,同時能培養孩子自身應對挫折的承受能力;
三是我們家長在關心孩子成績的同時,更多的是要關注孩子情緒變化,多從孩子心理角度出發,合理讓孩子宣泄,給予理解、鼓勵、多引導、少批評。
2、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引導孩子以一顆平常心去面對學習。
成績好的孩子遇到了“瓶頸”,成績一直停滯不前,害怕考不到好學校;成績中等的孩子成績忽上忽下,不穩定,總是患得患失;成績差的學生跟不上老師的上課節奏,破罐子破摔;還有孩子上了高中后沒有盡力,初中的佼佼者,到高中后,受一些因素的干擾,比如環境的不適應、高中知識難度的增加等,導致其成績不如初中,隨之產生心理落差等等焦慮心理情緒。
這個時候我們要鼓勵孩子:不到最后一刻,就不能放棄,不能服輸。我們家長要做充氣筒,給孩子們鼓勁打氣;而不能拔氣門芯,給他放氣。要對孩子說:別累著了,盡力就行了。面對孩子的成敗不大喜,不大悲,坦然面對,從容不迫。
否則,只能導致孩子更焦慮,手忙腳亂。其實孩子的考試,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考家長。在此,我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極盛教授開出的處方獻給各位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情緒飽滿,樂觀開朗,并通過感染、暗示等心理機制,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3、加強孩子良好的心理健康自我修復能力的培養。
教育孩子,當感覺自身出現焦慮時,記下當時感受到焦慮的心態,努力尋找產生焦慮的原因,然后力求解決;也可通過咨詢,尋求幫助、支持。在家長的幫助下,使孩子能正確安排學習和生活,有計劃地進行體育鍛煉,勞逸結合并能進行自我調節;學會自我放松、自我暗示等方法,保持愉悅的心情和樂觀主義精神,忘記煩惱,減輕焦慮。
高中孩子為什么會焦慮
1、中考分流,競爭對手變了
中考分流50%,那些成績差的孩子已經去職高了。大浪淘沙之下,能夠考上高中的本身都是很優秀的孩子,所以到了高中后沒有人給你托底了,孩子的競爭對手變了,一切要重新排序。
大家都是高手,但只要有考試,必然有人墊底,在競爭對手都很強大的情況下,誰墊底都是有可能的。
2、難度升級,學習方法變了
到了高中各科的知識難度都開始提升,初中學得是表面高中講的是本質,初中的知識靠死記硬背或者課外補習也能堆出高分,但是到了高中卻完全一樣了。
高中學習更注重對理解能力與思維能力的考察,很多孩子上了高中以后,學習方法與學習思路沒有轉變過來,一開始沒有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與節奏。再加上高一九科都要學,作業量大增,學習任務重,一些孩子熬到晚上12點作業都做不完。
所以當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會很有挫敗感,明明自己跟初中一樣學習,甚至更努力,為何成績卻不好呢,心理挫敗感就會很強。
3、期望過高,心理壓力太大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希望孩子能考上985,211這樣的好大學,至少是個本一。這種期望在長久的無形與有形之中傳遞,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一旦孩子在高中學習出現問題,那孩子的心理問題就容易爆發,從而產生焦慮,如果不注意疏導,這種焦慮久而久之,尤其是在考試成績持續不理想的打擊與刺激之下,很可能會抑郁,身心受到損害。
家長如何與高中孩子相處
1、學會傾聽
傾聽不是說家長閉著嘴巴、坐在那里光聽就好了,最好的傾聽是要有互動,哪怕你一個肯定的眼神,孩子才會有興趣和你聊下去。
2、不要表現得什么都懂
父母往往都是感覺,自己有很強的社會經驗,覺得孩子說的都不切實際,什么都不懂,必須按照父母的方式去做才好,結果,導致孩子拒絕且排斥和家長深入交流溝通,也就懶得在家長面前說什么了。
3、挑好時間
聊天也不是隨時隨地就能聊的,比如孩子正在專心致志地看電視、玩手機時,家長突然湊過來要聊天,換位思考一下,誰都不愿意被打擾啊,那結果肯定是敷衍了事啊。所以,聊天時盡量在大家都心平氣和,而且沒有什么要緊事的時候。如果家長真的有很重要的事要找孩子談,那就讓孩子先停止手頭的事情,認認真真地聊天。
4、抓住重點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如果家長談話抓不到點子,整天泛泛地要求他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一見面就反復叮囑“要好好學習”,成天將陳詞濫調掛在嘴邊,孩子不煩才怪!
反之,如果家長平時多觀察,積極與老師溝通,多到學校走一走,了解一些真實的具體情況,那么一旦談話,“某月某日某時某地某事”內容確鑿具體,孩子一下子被點中穴位,知道你在真正關注他,也不會狡辯托詞了,再繼續談下去效果就會截然不同。
5、適當示弱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要提醒自己:親子關系是第一位的。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敏感,家長在溝通中應該訓練自己的覺察能力。
感受到關系緊張時要收斂并且想辦法修復,青春期的孩子情緒爆發時,不能硬來,家長可以適度示弱并進行安撫,等孩子情緒緩和了,再繼續討論有爭議的話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