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喜歡打罵孩子的母親對孩子心理當然有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有可能會造成心理方面的陰影,甚至是恐懼感,應該避免打罵孩子多和孩子進行正面積極的交流和溝通,并且多進行陪伴,多參加一些親子游戲,循序漸進。調整好心態。盡量不要進行這些過激的行為。
母親打兒子對孩子的影響
1、容易導致孩子脾氣暴躁:孩子多數模仿性比較強,媽媽打孩子容易導致孩子出現暴力傾向。和朋友、同學相處不好就容易出現打人情況,對孩子心理健康不利;
2、形成自卑心理:媽媽打孩子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尊心受到傷害,出現自卑心理。還有可能會導致自暴自棄的心理出現,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利;
3、導致孩子性格懦弱:媽媽打孩子會讓孩子心理產生明顯的恐懼感,一看到媽媽會比較害怕。不敢接近媽媽,長期處在較為順從的環境下,孩子會逐漸形成自卑、懦弱的心理;
4、形成固執的思想:媽媽打孩子不但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還可能會導致孩子心理逆反。平時可能會出現一些無聲的反抗行為,逐漸發展成思想固執、性格偏激等不良心理。
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1、為人父母要學會控制情緒
從某種意義上說,父母是孩子人生前期的引路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極其重要的存在。一句話,既可以讓孩子心如刀割,也可以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勇氣去抵擋人生未知的艱險。
一雙手,能讓孩子通過撫摸感受到父母滿滿的愛意,也可以讓孩子記住父母把巴掌揮向自己的無情模樣。所以,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壞情緒成了你和孩子之間的絆腳石。
2、認真傾聽孩子發生了什么
這是很多家長會忽略的一點。給孩子一個說話的機會,決定了孩子是否信任你,關乎著事情能否順利解決。傾聽孩子的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少說多聽,因此,我們要學會放下對孩子有失偏頗的成見和看法,避免煩人的嘮叨和說教,真正和孩子融到一起。
孩子犯錯后,家長一定要冷靜,不要氣急敗壞,不要哭哭啼啼,不要翻找舊賬,不要蠻橫無理,更不要打罵孩子,一定要控制情緒,找孩子分清原委,再作下一步行動。
3、讓孩子明白錯在哪里
一個行為是對的,還是錯的,孩子是不知道的,家長要告訴孩子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這里不帶有任何表揚和批評,家長要客觀地幫助孩子分清是非。如果孩子做錯了,就要鼓勵他勇敢地承擔責任,并積極給出補救方法。父母可以指出這個行為是不好的,但不要加入成年人情緒化的行為。
家長要幫孩子分清是非善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總之,孩子是發展中的人,犯錯誤是正常的,教育孩子絕對是有技術含量的活兒。打罵這種看起來有效的教育方式,看似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有效,其實只是一時有效,并不會讓孩子在內心里真正的改掉。
母親要怎么做才能和孩子保持親密連接
1、調整對孩子的期望
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是家長要結合實際情況來,不要定太高的要求,不要自己都做不到,卻用這樣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一定要結合孩子的現狀,要客觀地評估,不要拿放大鏡去看孩子的表現。
2、平等尊重的對待孩子
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特別嚴肅,總是高高在上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現在的孩子個性很強,對平等尊重有極高的需求,他們希望家長能放低姿態,從內心尊重孩子,當孩子當成人一樣給予尊重,用平等尊重的語氣跟孩子說話。
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應該把選擇的權利交回孩子,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還比較小,家長可以給出兩個或幾個家長能接受的選擇,讓孩子來選擇。
3、耐心傾聽孩子
當你的孩子愿意向你訴說心里的煩惱時,要做一名好的聽眾,不要隨便打斷孩子說話,也不要表現出不耐煩。如果能及時回應孩子,跟孩子友好互動,則效果更好。
作為父母,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健康成長,但是所用到的一些育兒方法,不一定是科學的。特別是打罵孩子或關禁閉,對孩子來說,都會造成不可逆反的傷害。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