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很多家庭里的孩子脾氣都很急躁,就像是一個“小炸彈”,比如孩子想要玩媽媽的手機,在被拒絕之后,孩子就會哇哇的哭鬧,急的圍著媽媽轉,非要把手機要到手玩才肯罷休。
孩子的脾氣這么急躁,不給他不行,給的晚了一會也不行,這樣的孩子常常讓大人十分揪心。孩子脾氣差該怎么改變呢?如何培養一個好脾氣的寶寶?
對性格急躁的孩子,父母可以按照2個大方向的訓練教育來進行引導改善
第一個大方向,是針對大腦的情緒訓練:
是不是有很多家長覺得,不管自己怎么跟孩子講道理也好、付出耐心也好,孩子仍然很急躁很沖動,怎么都改不了?
這不怪家長,是大腦的問題,大腦的問題就要用針對大腦的訓練去提升改善。想要幫助孩子提升情緒控制能力,改善緊張、焦慮,沖動,可以借助腦電生物反饋技術對大腦額葉區進行針對性訓練。
如果孩子的情緒問題是比較嚴重的,可以優先針對情緒點位進行強化訓練,如果不是特別嚴重,也可以將情緒點位和注意力點位相結合或者采用先注意力后情緒的方案,幫助孩子養成高效用腦習慣,在控制情緒的同時,讓孩子學習專注又高效。
此外還可以借助專業的自控和情緒訓練,結合專業理念和科學訓練方法,根據孩子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提升方法,讓孩子學會感知情緒、認知情緒、了解情緒、管理情緒。
第二個大方向,是外界的引導幫助,方法有很多很多,整理8個建議分享給大家:
1、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的意思是當孩子提出需求的時候,如果可以滿足可以不滿足的情況下,我們選擇不滿足,如果必須滿足孩子的事情,我們選擇滯后一些的時間再去滿足。延遲滿足能力的增強,對于改善小朋友的著急會有比較大的幫助。
2、父母換位思考
如果父母能運用同理心,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場,設身處地耐心地去分析孩子的心理情緒狀態,為孩子著想。孩子自然會愿意和父母溝通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在面對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發脾氣。
3、立規矩
孩子之所以會急躁,歸根到底還是父母以前給的現在不給了;孩子以前能得到的,現在得到不了了而帶來的心理落差。在這里,家長們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平時太慣著孩子了,讓孩子覺得只要是自己想要什么,家長都會滿足自己,從而變得任性起來。
所以,當孩子出現大鬧脾氣的時候,家長應該和孩子立下規矩。比如,小孩子不可以一直看手機,但是你要是平時表現得好,爸爸媽媽就可以給你玩20分鐘的手機,要是平時表現的不好,不同爸爸媽媽的話,那么爸爸媽媽就不會給你手機玩,你可不可以向爸爸媽媽要。
4、善用說話技巧
孩子急躁時候許多家長常都說不可以這樣那樣、不許怎么怎么樣,這只會讓小朋友情緒更差更急,在孩子情緒失控時更加無法跟他們說道理。但若先跟孩子說可以做什么,然后才說什么不可以做,這可助孩子平復情緒,過程中可教會孩子學習如何節制與控制。
5、以身作則
當孩子學習狀態不佳、做事沒有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時,我們是不是也很憤怒、生氣、想發火呢?如果是這樣,其實我們自己在控制情緒認知情緒上,也有很大的空間需要提升。
修養是一輩子的事情,修養修的是什么?主要還是在修自己的個性,尤其是情緒管理部分。所以家長去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很好的情緒狀態,也相當于傳遞給孩子改善自己脾氣暴躁的可能性。
6、進行耐力訓練
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耐力訓練,耐力培訓可以從鍛煉身體著手。比如:給他規定一段時間專門從事某項體育運動。對年齡較小的孩子,跑步是比較好的方式,慢跑適合4歲以上的所有健康兒童。
當然具體實施起來,還得根據孩子的體質情況設定具體的訓練時間和強度。對于體育運動,可以的話盡量讓爸爸帶領孩子堅持,作為榜樣陪伴,孩子更能持之以恒。
7、提醒孩子保持冷靜
父母教育孩子在行動之前,要讓孩子學會冷靜行事。先要強制自己提出幾種處理辦法,或自我提出問題,父母隨時注意提醒孩子“這件事我有把把握了嗎?”“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嗎?”等等,多給孩子頭上潑幾次冷水,讓他的頭腦冷靜下來,后再去做事情。
8、耐心傾聽
當孩子脾氣不好的時候,一定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建議想法,尤其是在孩子表達不好,自己也說不明白的時候,更是要盡力配合孩子的語言習慣、表情肢體,去揣摩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在意和理解。
一般來說,即使雙方溝通不暢,孩子也會因為與父母目光、身體的接觸,而感到安全和新人,緊張的情緒也會得到放松和緩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