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不明白孩子為什么在初二時成績,不如初一階段不說,有的甚至還越來越差。但是由于這個階段,距離初三也沒多多遠,所以家長想要讓孩子提高成績,為初三做好準備,就要抓緊時間幫助他們實現(xiàn)逆襲。但是孩子初二成績差怎么逆襲,卻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初二成績差怎么逆襲
在考試中,其實很多分數(shù)孩子都是不必丟的,但卻因為粗心丟分了,這部分分數(shù)就是他們能“搶”回來的分數(shù)。如果能保證每次考試都不因粗心扣分,那成績至少能提高三十分。
想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就需要孩子在平時寫作業(yè)時就建立檢查習慣。每次寫完作業(yè),留出5分鐘的時間,從頭到尾把作業(yè)檢查一遍,主要檢查審題、題目數(shù)字、計算過程等,養(yǎng)成檢查的好習慣。這樣在考試時,孩子才能通過檢查來提高正確率。這里需要注意,平時不檢查,指望考試時檢查出錯誤,這個概率是非常低的。
有些學生能夠在家長和老師的要求下,完成學習任務。但這是一種被動學習的學習態(tài)度,每年考上清華北大的狀元們,也有不乏寒門學子。沒有家庭背景和高學歷父母的指導,這些孩子如何能逆襲到最高學府學習?
其實都具備了一條可貴的學習品質,那就是學習態(tài)度都特別端正。能夠逆襲的學渣,可能就是學習成績差,但是一旦學習起來,非常認真刻苦。也就是學習的態(tài)度和學霸看齊了,學渣才具備了提高成績的條件和準備。
學習如同建樓房,沒有堅實的地基,大家很難游刃有余地發(fā)揮,也不能在考試中取勝。若是錯過了初一階段,從初二開始,同學們就要開始努力學習,最終可以通過中考,升入理想的高中。因此大家就要意識到,抓牢基礎比刷難題更為重要。
與其將大把的時間,耗費在難題上,不妨將精力放在教材上。將課本上的知識點吃透,并且將課后的基礎習題徹底掌握。當同學們做到了這一點,成績就會大幅度的提升。
從初中階段的出題來看,大多數(shù)的題目,都是基礎知識,中等題和難題占據(jù)比較少的比例。若能吃透課本,想要爭取脫穎而出的機會,還是大有可能的。相反地,即便初二學生刷再多的難題,若是基礎不牢靠,還是很容易失分的。
為什么小學和初一成績很好,到了初二就下滑?
1、學習的邏輯思維沒有轉化過來
小學是人的一生比較平穩(wěn)的時期,一般不會出現(xiàn)大的問題。只要學習努力,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取得好的成績并不太難。在小學時期,“語數(shù)雙百”司空見慣,90分以下一般就算差成績了。然而,就在這“美好”的背后,不少學生在小學時期就已經種下了“初二分化”的種子。
如:學習方式屬于死記硬背的、憑“小聰明”但學習習慣不好的、知識面很窄等。這種類型的分化不是“智力分化”,但會造成“智力分化”。不是學生不聰明,而是視野太窄,思考問題的方式和習慣出了問題。
學習的實質并不在于知識量,而在于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知識的簡單應用是“淺層次思維”,進行抽象邏輯思維是“深層次思維”。
初二的教學內容和以前相比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為主,變成了“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為主。學生的“思維準備”在小學沒能做好,到了中學仍然按小學的思維方式去學習和思考,當然會變得很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來了。
2、初二是厭學情緒的高發(fā)期
很多家長不明白,孩子在小學和初一時,上學很聽話,老師留的作業(yè)按時完成,家長囑咐的話也聽得進去,為什么一到了初二,孩子卻開始討厭學習、討厭寫作業(yè),并且對于家長叮囑的一些話,也開始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反抗情緒呢?
其實,開始厭學,表明他已經開始思索學習的意義了。如果他找不到自己為什么要學習的原因,那自然就不愿意堅持下去,就會厭學了。
低年級的時候,同學們的獨立思維還沒有形成,不會主動思考問題,所以,他們才會更多的依賴老師和家長,認為老師和家長說的話都是對的,都應該聽。升入初二以后,思維能力開始快速發(fā)展,并且有了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不再想先問爸媽怎么辦,而是他自己會在心里想:這件事為什么會這樣?我該怎么辦?放在學習上就變成了:我為什么要學習?學習不好又能怎么樣?
3、沒有養(yǎng)成中考要求的學習習慣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有一部分學生較聰明,在小學學得很輕松,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績。這些學生常常會因為聰明而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贊揚。
他們錯誤地以為,取得好的成績,原來如此簡單,不認真不努力也可學好。養(yǎng)成了做事馬虎,不求勝解,怕吃苦等不良習氣。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識量要超過整個小學六年的兩倍。
這時,不努力是絕對學不好的。由于學生剛進入初二,心理發(fā)展不成熟,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困難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采取自我安慰,自我放棄。
又由于學習的長期性,需要學生堅持不懈地學習,但部分學生缺乏起碼的意志和毅力,怕吃點苦,怕受點累,就產生應付的心態(tài),造成學習不扎實,成績下滑就是必然的了。
初二的學習要注意哪些問題
1、區(qū)分主次輕重
數(shù)學、語文、英語、物理要作為重點來安排學習,除了上課認真聽講,課后70%的精力要花在這些主課上。初二時,每門主科應有一本課外輔導書,課外適當做一些練習題還是很有必要的。
2、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早晨,人的記憶力最好,適合讀英語,記單詞。白天的自習課,安排給數(shù)學、物理,這時候解題效率高一些。其他時間就要留給語文了,可以多讀些課外書,遇到好文章和好的語段,應該抄下來以積累素材,在寫作文時會輕松很多。
晚間復習時切忌打疲勞戰(zhàn),可以聽聽音樂,做一些不太劇烈的室內運動,放松自己的心情,學習效率會有很大的提高。
3、聽課準備
有準備地進入每一堂課,帶著興趣,帶著問題,帶著目的聽課。課后進行總結,歸納出所講知識的框架,然后做相關練習。
根據(jù)課程表的安排,有針對性地預習弱項課程,預習時要弄清下一節(jié)課的內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確定出聽課的重點。
4、善于交流學習
消除不好意思的心理,多和同學們交流,在討論中發(fā)現(xiàn)他人的好思路、好方法、好心態(tài)。這種近距離的交流會使你和大家融為一體,學習心理壓力會減輕。學習心態(tài)放輕松,聽課效果會很快提高。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