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許多孩子到了叛逆期后就會出現嚴重的逆反心理,這是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反抗意識在不斷增強,當然也跟孩子的身體上、心理上的變化有關。此時家長要盡可能的了解孩子的叛逆期,下面我們先來看一看孩子叛逆期一般多長時間。
孩子叛逆期一般多長時間
孩子青春期叛逆一般持續6年左右,大約在12到18歲。孩子不斷長大其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對事物也有了自己的見解。他們不再愿意處處受人壓制,不再滿足于模仿成人,而是要求獨立思考,獨立行動。這時,如果父母對孩子給予過多的干涉和照顧,就會使他們特別反感,極易對父母產生“逆反心理”。
叛逆期的孩子往往是比較不聽話的,家長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應該以勸說為主,不要打罵,否則會造成和孩子的關系緊張,反而不利于管教。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就是因為家長的管教方式不對。家長要和孩子多溝通,了解孩子不聽話背后的需求,然后再去教育孩子。
孩子叛逆期家長怎么教育
1、保持冷靜。當孩子叛逆的時候,家長很容易做出的反應就是大喊大叫。殊不知,這樣的方式,只會火上澆油,適得其反。對待叛逆的孩子,家長保持冷靜十分關鍵。要學會認識孩子和自己的情緒,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把孩子的負面情緒看作親近和教導他的機會,而不是對權威的挑戰。
2、溝通和解釋。與孩子溝通并解釋你的觀點和決定,理解他們的立場,同時也要清晰地表達你的想法。讓他們知道你的決定是基于關心和照顧,而不是單純的權威壓制。制定明確的家規,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不被接受的。同時,明確規定不聽話的后果。
3、父母要學會適當放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父母應該學會放手,不要隨意對孩子衣著、社交和愛好,多做評論和管教,更不能事事都為他們代勞。
在一定的原則下,父母可以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發揮。這樣更能讓孩子感到父母的尊重,拉近與父母的關系,讓孩子盡快學會獨立。
4、重新認識孩子,了解他的世界。家長往往過多關注和督促孩子學習,這種單一的溝通無法讓孩子開啟心扉。若要孩子接納,家長應和孩子聊他的生活狀態、感興趣的事。即使孩子不愿意分享,家長也應支持孩子去做感興趣的事,從而真正了解他的生活狀態。
家長常見的錯誤管教方式有哪些
1、經常指責孩子
家長嘮嘮叨叨,細數孩子的種種過錯,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還有的對孩子想方設法諷刺挖苦,無情打擊,總之就是對孩子展開了“排山倒海”的語言暴力。這種語言暴力使得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方式一錯再錯,不僅把孩子傷得體無完膚,而且會嚴重傷害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深厚感情。
2、對孩子的關注不夠
有的家長采取的是放養政策,即對孩子的事情不怎么關注,大事小情都喜歡讓孩子自己處理。在家長心里,這是給孩子自由,但這個階段的孩子比較敏感,很容易認為是家長不愛自己,從而就想做一些逆反的事情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孩子一旦到了叛逆期,就會開始出現任性反叛的心理,這種心理可能是明顯的,也可能是比較容易忽略掉的,這時候家長就需要多留意。而叛逆期什么時候會結束還要因人而異。
孩子叛逆期一般多長時間
一般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出現在兩歲左右,持續半年到一年左右,到三歲時基本上已經度過這樣的一個時期。孩子到了七歲左右,迎來了第二個叛逆期,被稱為兒童叛逆期,這個叛逆期可能會持續兩年左右。
當孩子青春期時也會出現叛逆,通常女孩子比男孩子進入青春期要早,女孩子9-11歲進入青春期,男孩子11-13歲進入青春期。所以女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會比男孩子更早,女孩子通常在進入小學5、6年級時會表現比較明顯,男孩子可能進入初中,甚至到高中時期會比較明顯。
這就是孩子的第三個叛逆期,也許孩子的整個初中到高中三年都有可能會一直持續。
孩子叛逆期有哪些特征
1、不愛聽嘮叨
孩子叛逆期到來后,對于父母的嘮叨變得異常敏感,他們不愿意再受到父母的控制,尤其是聽到父母的嘮叨時,腦子里蹦出的都是反叛的話語。家長要懂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多去嘗試新的事物,不控制孩子的思想和行為,盡量讓孩子自己多思考,遇到困難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給孩子一些探索成長的空間。
2、做事沖動
叛逆的孩子做事總是容易忽視后果,從不在意如何去解決后患,常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這些孩子還特別習慣和大人唱反調,不聽大人的勸導,寧愿試錯,也不愿聽從別人的安排。
3、易與父母產生隔閡
在叛逆期,不少孩子都覺得與父母難以溝通,有話寧可與朋友講,也不愿對父母說。無論在價值觀念、交友方式、生活習慣,乃至著裝打扮等方面,都容易與父母產生摩擦,不斷加劇與父母間的心理隔閡。
4、厭學
對于叛逆期的孩子來說,學校比家庭更有束縛感,學校會有更多的行為準則和學習任務,而且老師們也會有不同的課堂要求,所以他們會有更強烈被管束的不適感。然后孩子就會產生抵抗心理,討厭學習,從而學習效率低下,沒有興趣去學校上課等厭學情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