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叛逆期是孩子的心理過渡期,也是孩子身心成長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家長的教育方式對于孩子性格的養成和行為習慣,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人格,了解孩子叛逆期的表現,正確引導孩子。
叛逆期孩子的表現
1、我行我素,特立獨行
叛逆期的孩子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常表現出我行我素,對周遭事物不關心,特立獨行,覺得自己是最特別的。他們希望與眾不同,為了表現自己的不同會在校服上畫畫,會格外重視外貌,會嘗試各種穿搭,自成一套。在外人看來或許有些不合群不隨大流走,或者過于追求潮流,讓家長難以接受。
2、不聽管束
叛逆期的孩子不喜歡受教師和家長的管束,對家長和教師的話一點都不注重。同時,這一時期的男生都比較有攻擊性和沖動性,在不認同同伴的情況下可能會打架。情緒不穩定,高興的時候家長跟他說話會聽,不高興的時不會聽任何人的話。
3、挑戰規則
比如故意破壞之前定好的規矩,層出不窮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講條件。比如家長和孩子說好每晚只可以玩半個小時手機,可以孩子卻經常違背這個約定,與父母討價還價,要求多玩半個小時,否則就不吃飯。
4、厭學棄學
十幾歲的孩子,如果不想讀書,這是父母最難做決定的,出社會,孩子年齡太小,繼續上學孩子根本就不愿意。基本上到了初中的孩子,很大一部分都會出現厭學的情況,而從厭學到棄學的這個過程,如果父母能夠注意到,并細心的引導,孩子還是會有機會重新愛上學習的。
叛逆期孩子的教育方法
1、溝通時站在孩子的角度。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平等交流,溝通的時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問題。這樣不僅能避免一些矛盾的產生,還能更好地引導孩子說出他們的心聲,進而使雙方的溝通更加順暢,孩子也會更易于接受家長的建議和勸解。
2、給予更多理解。很多時候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叛逆,主要是因為家長不夠理解所造成的。平時可以經常換位思考,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關心,這樣在處理問題上就會柔和很多,而且能夠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3、抓大放小,不要總是批評。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是充滿了試錯,反思,修改,正確的過程,青春期男孩也會不斷地犯錯,修正,家長有時候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比如在和異性交往情況下,只要是正常的交往,就不要過于大驚小怪,家長需要積極引導,不要強行制止,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叛逆不肯學習怎么辦
1、孩子不去學校了,自然是有原因的,家長根據孩子提出不去學校的原因,好好和孩子溝通,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如果孩子學習壓力大,跟不上課了,家長可以和老師溝通一下,降低學習壓力,在學校被欺負了,不敢去,也要去解決一下,消除孩子的心理顧慮和擔心,才是解決的方法。
2、觀察孩子的興趣是什么,從他感興趣的事入手,然后把興趣變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對于那些不知道自己興趣在哪兒的孩子,可以先嘗試不同的事情直到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這一路嘗試他們也會一直在學習,一旦發現他們的興趣所在,他們就會加速前進。
3、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參與決策過程,讓他們在學習上具備主動性和自覺性。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幫助他們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明白學習是為了自己未來的發展和成長而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
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家長們便會發現孩子真的是越來越難帶了,孩子常常會因為一些事情而無理取鬧,其實這很有可能是孩子進入了叛逆期,家長要做到就是尊重、正確引導好孩子,那么叛逆期孩子的表現有什么呢?
叛逆期孩子的表現
1、突然變得不聽話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孩子兩歲之前就像是一個乖乖的“小天使”,可是到了兩三歲的時候,就像是個“小惡魔”,就會讓家長特別頭疼。
其實這是孩子進入叛逆期的表現,家長不要看到孩子不服從管教,就去打罵孩子,而是要用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2、不服從管教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聽自己的話,但是處于叛逆期的孩子根本不會乖乖聽家長的話,比如孩子看了很長時間的動畫片,家長想讓孩子休息一會,但是孩子仍然要看,家長強行把電視關掉,孩子會自己打開,如果繼續不讓孩子看,孩子就放聲大哭、撒潑打滾。
3、情緒不穩定
脾氣暴躁不穩定,情緒比較難以控制,稍微不開心就發火,容易激動,經常和父母親大喊大叫、亂發脾氣,總是覺得爸爸、媽媽嘮叨,只要和他說事情就無法聽進去,甚至有摔門、拍桌子等行為。
叛逆期孩子應該怎么教育
1、增強對叛逆期孩子的關懷
叛逆期的孩子表面盛氣凌人,實際內心非常虛弱,他們充滿了困惑和苦惱,情緒常常處在劇烈的波動之中,如果缺乏父母的關懷和引導,很容易做出偏激的事情。所以,這時候家長一定不要計較孩子的頂嘴、不聽話等缺點,而是要比他小時候更加關心他的健康成長。
2、尊重孩子的想法
在青春期的孩子正處于心理成熟和自我意識增強的時期,過多地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必然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和反叛心理。因此,父母不妨給孩子一個自我成長的空間,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想法,給孩子他想要的自尊心。
3、要獎懲分明
家長不要依著孩子的性子,要懂得如何使用“獎勵”和“懲罰”,當孩子表現很好的時候,家長要獎勵孩子,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孩子的積極性,也是在告訴孩子,他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應該保持下去。
當孩子做錯的時候,家長要懲罰孩子,不要包庇孩子,這樣做能夠有效的約束孩子,讓孩子改掉壞習慣,從而變得越來越優秀。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