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做家長的思維總是單向的,即使家長是錯誤的孩子是正確的。大多數家長認為自己在用正確來教育孩子,其實不能這種想當然,我們和孩子之間要有平等的親子關系。今天就來聊聊親子關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希望各位家長都能正確的處理和孩子的關系。
親子關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1、信任:信任在構建親子的過程中非常重要,贏得孩子的信任就成功了一大半。但與此同時,你一定要讓孩子可以感受到信任是相互的。
2、傾聽:一直喋喋不休的向孩子輸出自己的想法,很容易讓孩子產生疲勞。因此家長要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當孩子遇到困難或者不開心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坐下來,聽孩子的想法,再適當地給予幫助。
3、欣賞: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作為家長,我們要學會欣賞,用發現美的眼睛去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并幫助孩子放大。
4、感謝:相信在大多數的家庭中,很少有人會習慣說“謝謝”,人們都會普遍認為“一家人根本無需說謝謝,說謝謝會變得生疏”,但其實。說“謝謝”不僅不會讓親人之間的關系疏遠,反而還會增加對他人的理解,同樣,在你為孩子付出精力時,孩子也會知道你的辛苦,從而反過來和你說謝謝。
5、支持:支持是一種態度,代表你站在孩子這一方,支持,是告訴孩子,你是他的后盾,是他的避風港。
6、放手:試著在有大人看管的情況下,順應孩子的需要讓他自己去嘗試一些事情,如果他想自己吃飯,那就把碗和勺子給他,懂得放手和進退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7、身教: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人格的養成、價值觀的形成等方面都存在著極大的影響。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就要努力成為那樣的人。
孩子不再服從家長的威嚴,五招修復已經破裂的親子關系!
1、正式道歉
為過去的錯誤,真誠地向孩子正式的道歉,明確地告訴孩子,我那么做是錯的,請給我機會去改正。唯有你放下家長的面子,切實地認識到自己錯誤的管教方式,你才能夠讓孩子打開心扉,再次向你靠近。
2、禁止肢體沖突
從現在開始,跟孩子用正確的表達方式進行溝通,雙方都要禁止肢體上的沖突。要做到既不傷害別人,也不要傷害自己,有些孩子會出現自殘現象,有些家長會一哭二鬧三上吊,給孩子制造內疚感,以屈服家長的要求。
遇到問題,大家一起用語言來解決,可以先從禁止動手但能允許大聲說話——到遇到沖突允許彼此先各自冷靜后再溝通——再到能面對面地坐下來好好說話。
如果之前大家已經習慣性地通過動手來解決,改起來確實很難,但仍然要改。不斷鼓勵自己,給自己信心,跟孩子一起互相提醒、互相監督,一起想辦法去幫助彼此改掉這樣的習慣性模式。
3、尊重雙方的需求
父母要尊重孩子,也得要求孩子尊重父母,雙方建立起平等關系,樹立談判意識,少一些權威式的壓制。
孩子提出的任何需求,即便你覺得非常不合理,也不要急于否定,可以先聽聽他的真實想法,再做判斷和討論。
暴力無法解決沖突,只會讓彼此關上心門,當你無法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時,你們之間會越走越遠,也無法建立最基本的信任關系。
4、信守承諾
如果通過語言溝通已經達成一致的事情,一定要努力遵守約定,這是人與人之間建立信任關系的前提。
人與人之間一旦缺失信任,想要重新搭建,很難很難,但是只要你足夠真誠,不急躁,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去看到你的改變,用行動讓孩子看到家長的誠意,漸漸地地重新建立信任關系。
當孩子看到家長的改變,同樣也不會輕易地自我放棄,并相信每個人只要努力都可以改變自我。改變需要勇氣,需要無窮的自信,一份力量需要你展現出來給孩子看到。
5、彼此信任對方
從你決定與孩子建立信任關系起,就要學會充分相信孩子,不玩警察抓小偷的模式,努力贊揚孩子哪怕一點點的進步,同時也要不斷地肯定自己的進步。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只有在積極鼓勵地自己、相信自己的前提下,才會更專注于改變本身。
改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甚至會有偶爾的倒退,這一點你和孩子都要有心理準備。在此過程中,如有倒退情況,立刻真誠的道歉,并約定相應的懲罰措施。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