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現實生活中,不尊重父母的現象可謂比比皆。特別是兒子,父母一說話就頂嘴,動不動就跟父母吹胡子瞪眼……如果自己的兒子不孝不尊重父母怎么辦呢,家長一定不能任由孩子胡鬧,無法無天。
兒子不孝不尊重父母怎么辦
1、要建立合理而正常的家庭關系
父母和孩子之間首先是平等的關系,要使家庭成員和睦相處,家庭內部的人際關系必須擺正。孩子應該明白自己與父母是這樣一種關系:父母是自己的長輩,是家庭生活的主導者。
我們主張尊重孩子,多聽孩子的意見,但并不是顛倒主次,任孩子在家里作威作福,想怎樣就怎樣,更不是他鬧得越兇父母就越讓步。
父母作為孩子生活的供養者和引路人,自然應當負起教育子女的任務,在家庭中保持較權威的地位。
現在比較普遍的現象是家長過度溺愛孩子,對孩子明顯的錯誤也不加糾正,這就為孩子形成“以我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
自然,孩子也就不會把父母放在眼里了。所以,要糾正孩子不尊重父母的壞毛病,擺正家庭關系是前提條件。
2、一點一滴培養孩子尊重父母的習慣
父母應當從日常生活細節抓起,讓孩子樹立這樣一種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該為他們多做些事。
要教育孩子把父母的教導落在實處,把父母健康放在心上,不給父母添亂,并把這些要求變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行為。
當父母身體不適時,孩子應主動照護,給父母端飯送水、拿衣取藥,替父母采購日常用品。
對于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應該給他發揮的機會,不要事事包辦代替,比如可以讓孩子整理自己的玩具,幫父母收拾碗筷,自己的襪子自己洗等,孩子只有經常鍛煉,才能形成良好的習慣。
3、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的艱辛
現在不少孩子只關心自己能不能吃好、穿好、玩好,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卻從不關心父母的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來的,自然就也不會設身處地考慮父母的難處。
因此,父母要有意識地提起自己工作上的苦惱和困難,讓孩子知道父母賺錢很辛苦,每天都在為生活而操勞。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父母的養育之恩,從而珍惜自己現有的生活,也會從心底里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4、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心非常單純,父母怎么做,孩子就會模仿著怎么做。有一個故事:有一對夫婦對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房子里,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殘湯剩飯給老人。
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拿一塊木頭在刻著玩,就隨口問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說:“我要刻一個木碗,等你們年紀大了,好給你們用啊。”
這對夫婦猛然醒悟,趕緊把老人請回來和自己一起居住、一起吃飯,兒子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
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
在工作之余,父母要多與老人相處,休假日時要盡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買買菜、做做飯、聊聊家常,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這樣,孩子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也會逐步養成尊敬父母的好習慣。
如果孩子出現不尊重父母的行為,父母決不要姑息孩子,要把一切壞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一定要讓孩子因不尊重父母而受到懲罰,或制止他觀看動畫片,或把已經放在購物車內的零食退回貨架。
當孩子受到實實在在的懲罰以后,再做什么事就會懂得三思而后行,不再出現不尊重父母的行為。尊重生養自己的父母,是為人之道的根本。讓孩子學會尊重父母,從現在做起,從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做起。
孩子為何變得不孝順不懂事
1、孩子太放縱,家長放任孩子
孩子如同小樹苗一樣,需要時不時地去修剪,給足養分,它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變成一顆擎天大樹,如果對它放任不管,隨風瘋長,長滿蛀蟲,那么這棵樹的命運可想而知了。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孩子犯錯時,就應該制止并教育。
在孩子隨意頂撞父母的時候,家長就應該及時改正孩子的這些行為,孩子在家里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尊重,在外也不會尊重其他人的。家長放任孩子的行為,就是在害自己的孩子,家長再舍不得,也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
2、孩子會模仿自己的父母
家長的行為會影響孩子的行為和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會不自覺地去模仿家長的行為舉止,比如家長在孝順自己父母的事情上,存在問題,像態度不好、隨意對著父母吼叫、亂發脾氣,對父母不夠尊重。
孩子在一旁就會記錄這一切,孩子并不懂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只是潛意識中去模仿家長的行為,就會對自己的父母隨意頂撞、不予尊重了。
3、家長和孩子互不尊重
家長不尊重孩子,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行為,也會不尊重和孝順自己的父母。所以說愛和尊重都是雙向的,雙方都需要付出還不是一味地索取。
家長希望孩子尊重自己,孝順自己,但前提是,家長對孩子也應該有所尊重,而不是打罵孩子,逼迫孩子做一些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所以說,孩子一旦出現問題,父母也是要負責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