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初三學生要面臨中考,有一些學生學習變得沒有動力,如果沒了家長的監督,有時候作業都不能保質保量,對家長的要求和督促還很反感。那么,初三學生沒動力是什么情況?學生學習沒有動力應該怎么辦呢?
初三學生沒動力是什么情況
1、我看不到希望:不了解自身潛能優勢
這類初三學生看不到自己有多大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根源于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往往不客觀,僅僅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全盤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絕望。需要全面充分的了解自己的潛能優勢。
2、我不知道為啥而學:目標不明確
這類初三學生不知道學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數是為父母、為老師、為考上好大學而學,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更沒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隨大流,過一天算一天。需要明確目標,幫助其專業定位,給他看得見的未來,才能重新喚起學習動力!
3、我不會學:學習技能低
這類初三學生的學習技能發展滯后,學習方法不得當,學習任務經常完不成、容易陷入書山題海、產生知識漏洞。急需提升如:學業目標管理能力、時間管理能力、課堂學習效率、各學科學習技巧等學習技能。
4、我學不會:認知能力低
這類初三學生與學習有關的基礎認知能力,比如:工作記憶能力、思維轉換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有待提升,這些能力有一項不足則直接影響學習效率,且初中生盡管在學習上付出很多努力,但收獲甚微,還會嚴重影響其學習積極性,并且這類問題不容易被發現,無論是初中生自己,還是教師。
5、我沒法學:情緒不穩定
這類初三學生容易受周圍環境、人際交往等因素影響從而無法安心學習。比如常見的考試焦慮、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堅持性差、厭學等等,這些困擾過度地消耗了初中生的心理資產,縱使潛能再好也得不到最大的發揮,最終學習也受到嚴重干擾。
如何提高初三學生的學習動力
1、緩解學習壓力
學習科目增加,難度加大。從小學進入初中,學生要學習的科目越來越多,學習時間越來越長,學習負擔也越來越重。在課程難度增大、教學速度加快的情況下,部分學生由于基礎差,學習方法欠缺,自我調適能力有限等原因,在學習中深感吃力,跟不上進度。
2、初三要樹立自信心
為了克服自卑心理,為了樹立自信心,要心中默念“我行,我能行!”默念時要果斷,要反復念,特別是在遇到困難時更要默念。
只要你堅持默念特別是在早晨起床后反復默念九次,在晚上臨睡前默念九次,就會通過自我的積極暗示的心理,使你逐漸樹立了信心,逐漸有了心理力量。
3、給自己定一些時間限制
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例如一小時內完成這份練習、八點以前做完那份測試等等,這樣不僅有助于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
如果可能的話,逐步縮短所用的時間,不久你就會發現,以前一小時都完不成的作業,現在四十分鐘就完成了。
4、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
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滿足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方法不得當,學習嚴重受挫,就會越來越沒興趣,甚至產生討厭的情緒。
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也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5、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要在學習的同時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誰都明白,可還是有許多同學在邊學習邊聽音樂。或許你會說聽音樂是放松神經的好辦法,那么你盡可以專心的學習一小時后全身放松地聽一刻鐘音樂,這樣比帶著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多了。
不要整個晚上都復習同一門功課。我以前也曾經常用一個晚上來看數學或物理,實踐證明,這樣做非但容易疲勞,而且效果也很差。后來我在每晚安排復習兩三門功課,情況要好多了。
6、認真安排好時間
要清楚一周內所要做的事情,然后制定一張作息時間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時間,如吃飯、睡覺、上課、娛樂等。安排這些時間之后,選定合適的、固定的時間用于學習,必須留出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正常的閱讀和課后作業。
當然,學習不應該占據作息時間表上全部的空閑時間,總得給休息、業余愛好、娛樂留出一些時間,這一點對學習很重要。一張作息時間表也許不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但是它能讓你了解如何支配你這一周的時間,從而使你有充足的時間學習和娛樂。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