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深呼吸,不要急。家長要允許孩子犯錯,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這世界本就沒有完美的人,更何況是完美的孩子。
控制不住脾氣打罵孩子怎么辦
1、在緊急當頭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打罵孩子不是處理問題的首選方法,更不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它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偏差。一些孩子在打罵孩子之后會在心里產生一個公式,犯錯=挨打,在下次犯錯的時候為了避免挨打,他可能會選擇說謊來掩飾自己的錯誤,從而將孩子逼向另一個極端。
媽媽怎樣處理矛盾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所以家長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2、采用冷處理法
孩子因為你沒給他買零食而賭氣,到家站在門口不愿換鞋,也不愿進去。這時候媽媽大可不必一直盯著他,或者采取哄的方法。
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媽媽完全可以進去忙自己的事情,因為這時候孩子聽不進去你講的道理。留他一人人冷靜下來,他會意識到靠賭氣的方式是不能得逞的。
3、有些錯,讓孩子自己去試痛
有些孩子擰巴,就是不聽勸,這時候媽媽可以衡量一下,孩子犯這個錯誤的后果的嚴重程度,可以讓他試一次,痛一次,比勸說很多次管用。
比如,孩子不聽勸,非要拿發(fā)燙的食物,那就讓寶寶試著去摸摸,保證下次他會記住。不過采用“試錯”的方法要注意保證孩子的安全。
家長打罵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1、孩子變得懦弱
如果孩子經常被父母打罵,時間一長,孩子見到父母就會立刻產生恐懼心理,繼而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得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2、孩子感到孤獨
經常挨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尤其是父母當眾打孩子,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他們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感“低人一等”,顯得比較壓抑、沉默。這種孩子往往不愿意與家長和老師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顯得孤僻、難以接近。
3、孩子逐漸學會說謊
有的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做錯事就打罵。孩子為了避免承受皮肉之苦,往往會對父母說謊,避免受到責罰。因為騙過一次,就可減少一次“災難”。這種強化作用使得孩子的說謊變得習以為常,構成惡性循環(huán)。
4、孩子變得暴力、暴躁
父母打孩子絕對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會是對孩子的一種個性壓抑,尤其是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弱者要服從于強者,暴力可以解決問題。經常挨打的孩子會變得脾氣暴躁,心驚膽戰(zhàn),產生對父母、對學校、對社會不滿的情緒。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教育”二字,重在“因材施教”。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作為父母,首先應該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們的長處與短處,因而制定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萬不可盲目跟風聽所謂“專家”的一面之詞。
教育孩子,還得時刻站在孩子的角度為他們著想,家長首先得把自己當成孩子和他們相處,切不可一味高高在上發(fā)號施令。
教育孩子,貴在“以身作則”,如果家長自己都不嚴格要求自己,只知道強行施加命令和道理,孩子絕對不會吃你那一套。
教育孩子,還得時刻和孩子做好朋友,多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心理,隨時為他們排憂解難,這樣才能維護良好的親子關系。
教育孩子,不能只看成績、只顧結果,要讓他們知道“態(tài)度決定一切”,凡事只要努力了,結果一定不會太差,就算這次差強人意,只要繼續(xù)努力,總有一天會變得優(yōu)秀。
教育孩子,不能太心急,有時哪怕一個小小的習慣養(yǎng)成,也需要長時間反復的提醒和嘗試。
教育孩子,“德育優(yōu)先”,要讓孩子先學會做人。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