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厭學是很多孩子都會出現的問題。有些家長因為耐心有限,在孩子不愿上學時會拳腳相加,導致親子關系緊張。如果是青春期厭學的孩子遇到脾氣急躁的家長,很可能會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所以,父母要了解并且針對原因采取措施,讓孩子自愿上學,不用強迫。
孩子不愿意讀書怎么辦怎么引導
1、讓孩子表達自己不愿意讀書的原因。并通過共情,了解孩子內心的糾結和矛盾,并無條件地接納,不要指責,埋怨,更不能打罵,將事情復雜化;弄清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后,讓孩子體會面對這一件事情是什么感覺,嘗試讓孩子看清自己的情緒。
2、發現孩子興趣,規劃好閱讀書單。孩子能接觸到的書,其實都是家長按照自己的意愿挑選出來的,他們并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閱讀興趣方向和閱讀目標。這就需要我們在過程中去發現和引導他們的興趣,并且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書籍。
3、和孩子分享閱讀的感受和收獲。孩子讀完書,有時候會很想跟你分享書中有趣的地方,這個時候,您也可以跟孩子分享你對他所讀的那本書的感受和收獲。以你成人的角度跟孩子分享你的看法,說不定能同時拓寬孩子對書本和其他事情的認識。
孩子不愿意讀書的原因
1、從學習中無法獲得成就感。有些孩子之前非常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他們在學校沒有得到老師的肯定,在家里的努力也沒有被家長看見,就會產生“無論我怎么努力還是不能取得好成績”“我就是個永遠學不好的笨學生”“學習是我永遠無法攻克的堡壘,學了還不如不學,學也是浪費時間和精力等念頭”等負面情緒。
2、無法達到父母的期望值。這一部分孩子曾經學習成績不錯,或者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績有所提升,但由于父母期望值不斷提升,結果不管孩子如何努力,帶來的卻總是挫敗感。
3、父母的高焦慮讓孩子痛苦。父母們的高焦慮和高期待轉化成對孩子們的高壓、高控,生怕自己晚行動,孩子就要落后,于是給孩子報各種班。而這種彌漫性的焦慮也在很大程度上傳遞給了孩子,讓孩子把學習和痛苦聯系在一起,日積月累,就會以厭學、拒學作為回應。
4、父母關系緊張,孩子無法專注學習。家應該是一個人最放松的地方,孩子可以在家庭當中獲得父母積極穩定的情感和精神支持,可有些家庭,父母之間關系常年緊張,經常爆發沖突或者長時間冷戰。
孩子不愿意讀書的表現
1、逃避學習。孩子不愿意讀書,有些孩子表現的較為明顯,直接不愿意上學去。而有孩子即使是上學了,但都是無心向學,得過且過。無抱負和無期望,無求知上進的愿望。
2、注意分散。學習動力缺乏會使注意渙散、興趣轉移,易受各種內外因素的干擾,因而對學習以外的事反而興致勃勃,不惜花時間,常常喧賓奪主、主次顛倒。
3、學習無目標無計劃。上學只為給父母一個交代,完全不是出于自愿的。應付式上學,無學習目標,無計劃。進行自我貶低否定。很多孩子因為自卑,把所有失敗都歸因于自己低人一等,時時認為自己不如人,卻不會反思是自己學習方法和努力程度出了問題。如果孩子不能正確評價自己,不能正視自己在學習上存在的困難與問題,他們就很難擺脫厭學情緒,這就需要老師與家長的干預與幫助。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