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青春期孩子不愿意與父母溝通好像是非常普遍的,大多數孩子都是小時候喜歡在媽媽身邊轉悠,是媽媽的小跟屁蟲,不愿意離開媽媽,一但孩子開始長大,就會越來越跟家長疏遠,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甚至不愿意跟家長說話,那么,青春期孩子為什么不愿意與父母溝通呢?
青春期孩子為什么不愿意與父母溝通
隨著孩子的成長,步入了青春期,他們所遇見的人、接觸的事越來越廣,有一定經歷的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追求獨立、追求自我,不愿意成為父母的附屬,凡事都聽從父母的安排。
青春期的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不需要父母的指手畫腳,由此對于父母的長篇大論式的說教與嘮叨就會產生排斥,一旦父母嘗試溝通,便會拒絕,不想聽太多。
寬容平和的氛圍才能培養出溫和謙虛的孩子,而嚴肅壓抑的環境讓孩子感覺到壓迫,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會有反抗,父母越是嚴肅對待孩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就被這種嚴肅越拉越長,溝通的橋梁也會被中斷,這也是青春期孩子為什么不愿意與父母溝通的原因。
父母對待孩子的一個問題點在于,總是把孩子當做孩子,以過來人的姿態,居高臨,長篇大論的道理向孩子輸出,沒有人喜歡被說教,即使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孩子要聽的不是沒有感情的道理,而是需要有溫度的關心。
正確的溝通方式,拉近兩顆心的距離,使得彼此的關系越來越親近,是否可以與孩子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系,取決于父母采取何種溝通方式,用錯方法孩子一點就爆炸。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自主性加強了,“自我中心”的表現更加突出。他們對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處理辦法,喜歡和自己年齡相仿的人交流思想。有了困難,寧愿向朋友啟齒,而不愿求助于父母。這是生理發育和心理成長的正常反應,這也是青春期孩子為什么不愿意與父母溝通的原因。
少男少女都有這樣的感覺,譬如遇到一些學習問題、人際交往問題,還有對明星、足球、時事等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只有找到適合交流的人才能真正暢談。
父母與他們的關注點不同,對事情的看法也不同,雙方無法找到談話的切入點,也就是沒有共同語言。因此在學校能說會道的孩子,回到家里就只能沉默了,這也是青春期孩子為什么不愿意與父母溝通。
青春期正是人生道路上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時期,這個時期,孩子變得比從前愛思考了,很多孩子都呼吁“我需要一個安靜的空間”。這些對他們來說是調整身心的重要方式。
有許多少男少女說自己的父母管得太多,不放心自己和異性同學來往,怕結交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他們看電視、上網、聽音樂,父母就會前來“關心”。甚至有的父母為了及時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翻看孩子的日記、書包、來往信件,一旦聽到風吹草動,就會“審問”個沒完沒了。
這種行為是對孩子的不信任,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嚴重傷害,這時孩子的沉默就成了反抗父母的武器。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