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為何有的青春期孩子不愿與父母交流?這種現象在青少年中并不少見,有專家把這種現象稱為“家庭沉默癥”。這是由少男少女青春期的特點決定的。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不愛和家長溝通?
(1)青春期反應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自主性加強了,“自我中心”的表現更加突出。他們對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處理辦法,喜歡和自己年齡相仿的人交流思想。有了困難,寧愿向朋友啟齒,而不愿求助于父母。這是生理發育和心理成長的正常反應。
(2)家庭環境中缺少話語群
少男少女都有這樣的感覺,譬如遇到一些學習問題、人際交往問題,還有對明星、足球、時事等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只有找到適合交流的人才能真正暢談。而父母與他們的關注點不同,對事情的看法也不同,雙方無法找到談話的切入點,也就是沒有共同語言。因此在學校能說會道的孩子,回到家里就只能沉默了。
(3)需要一個“沉默”的時間和空間
青春期正是人生道路上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時期,這個時期,孩子變得比從前愛思考了,很多孩子都呼吁“我需要一個安靜的空間”。這些對他們來說是調整身心的重要方式。
(4)沉默是武器
有許多少男少女說自己的父母管得太多,不放心自己和異性同學來往,怕結交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他們看電視、上網、聽音樂,父母就會前來“關心”。甚至有的父母為了及時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翻看孩子的日記、書包、來往信件,一旦聽到風吹草動,就會“審問”個沒完沒了。這種行為是對孩子的不信任,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嚴重傷害,這時孩子的沉默就成了反抗父母的武器。
(5)厭惡家庭環境
對小孩子來說,父母的爭吵會使他們產生恐懼心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恐懼就變成了厭惡。長此以往,孩子就不習慣和父母接近了,更別提談心了。
青春期的孩子不愛和家長溝通,父母該怎么做?
(1)抽出時間
把失落的時間找回來是溝通的關鍵。父母無論工作多么忙,都應該留一小時給孩子,天南海北地閑談,至少每個星期有一次全家休閑生活,在玩時談心,自在又有效。
(2)尋找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感興趣與不感興趣的事。喜歡音樂的孩子,與他談音樂,他感興趣;不喜歡足球的孩子,與他談羅納爾多,他不感興趣。
興趣,意味著行的、懂的、能的、棒的、會的,父母與孩子談這些,他會有一種被肯定與被了解的感覺,具備增進自信、強化自尊之效。
每天抽出一個小時,關掉電視,與喜歡下棋的兒子下棋,與喜歡音樂的女兒彈琴。這叫“興趣溝通法”,在他們的興趣里,將會無所不談。
(3)當個好聽眾
心理學家說,最好的溝通就是“聽”,可惜的是,多數父母聽得少,說得多。
“聽”是一個動作,把耳朵豎起,十分認真地、目不轉睛地、面帶微笑地聽,不時說“哦”、“是嗎”,多聽的父母,孩子會多說,很多心事便一涌而出。
(4)多點鼓勵
人人都喜歡聽鼓勵的、好聽的話,把好聽的那句話當做開場白,溝通便不難。鼓勵就是發現優點,每個孩子的愛好不一樣,不是會讀書才算好,會畫畫、會唱歌都是優點,應該讓孩子知道,他很棒,孩子的心便向你移了一寸。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