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和家長對著干是初中生叛逆的典型心理,我們作為家長一定不要用自己的身份去壓制孩子的想法,并且也不要對孩子過于束縛,這樣都會導致孩子出現叛逆心理,那么家長該怎么去教育孩子呢?
初中生的叛逆心理
一、厭學、逃學,甚至離家出走,尋找“安靜的樂土”。
受社會上一些“讀書無用論”和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等負面信息的影響,一些學困生,課堂上聽不懂、課下又不愿意主動學習,再加上老師的冷漠和忽視,以及家長的簡單粗暴,導致他們更加厭學,曠課、逃課,尋找逃避場所,便成了學困生的家常便飯。
二、討厭家長的說教,指東往西。
伴隨初中生成人感的增強,渴望擺脫家庭的束縛,不希望家長把他們當作孩子來看,喜歡跟家長對著干,“你指東,我偏往西”,精神分析理論將這段時期稱為“仇親期”,大概要持續2-3年左右。
三、盲目自負與自卑,情緒波動較大。
伴隨青春期自我意識的迅速發展,他們對自我評價過高,經常夸大自己的能力和優點,盲目自信,甚至會居高自傲、盛氣凌人,嚴重者發展為自負。經歷挫折和打擊后,又盲目自卑,一蹶不振,缺乏對自我的正確認知與客觀評價。
初中生的叛逆心理如何解決
一、家長要了解初中生的身心特點。
初中生孩子逆反心理嚴重,容易激動,亂發脾氣、不聽別人正確的意見跟建議,更不想讓老師和家長說教。它會厭學,影響學習成績,甚至會走上歧途,迷失自我,喪失對學習及生活的信心。這些孩子跟家長對著干,沉迷手機,沉迷游戲,嚴重的還可能產生心理問題,影響身心健康,斷送了美好的將來。
二、針對孩子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家長要充分認識到青春期是孩子必然經歷的階段,是孩子走向成熟走向獨立的初始表現。在這個時期要對孩子的另類行為多些包容,不能一味反對和拒絕。對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千萬不能操持過急,簡單粗暴。
要主動積極與孩子溝通,和自己的孩子多些陪伴,最好能讓孩子向家長敞開心扉,學會和孩子做朋友,減少對立情緒,從而幫助孩子走出青春期的困境。家長應該多給孩子支持和鼓勵,加強正面引導,多用現身說法,孩子是有自己的判斷能力的,一旦思想對頭,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三、面對初中孩子家長要注意什么。
家長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對于孩子出現的問題,甚至犯的錯誤,不能苛求責備,可以換位思考,多理解孩子,這有利于溝通和教育,同時會收到好的效果。家長不要對孩子進行過多親情和道德綁架。
否則,孩子不會聽你的,也不會理解,只會激化矛盾,影響關系,收不到任何效果。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隱私,維護孩子的自尊心,給他們以一定的活動空間,允許孩子犯錯誤,也允許孩子有時間改正錯誤。總之,家長要有耐心和信心,多想辦法教育,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放任不管。
初中生的叛逆期有哪些表現
1、不聽話、對著干: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逆反精神旺盛,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對于父母、老師的教誨自然不會“照單全收”,不會完全按照父母老師的指導去做某些事,且喜歡挑戰權威,越是明令禁止的事情越是感興趣。
2、以自我為中心:叛逆期的孩子自尊心強,這個時候的孩子多多少少有些“自私”,主要體現在以自己的意愿為中心,別人怎么說我不在意,只要我開心、我滿足、我能夠達成目的就好。多多少少會因為“目中無人”的態度傷到父母。
3、特立獨行:進入初中見識不斷增長,見的多了,也就有了一套自己行事方法。這個時候的孩子從衣食住行都愛“攀比”,不希望與他人相同,追趕潮流的同時,喜歡再創造,因此會出現一些在家長看來匪夷所思的審美。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