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果孩子出現了這種比較消極的心理,有可能是因為孩子在生活當中遇到了挫折,我們作為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起信心,讓他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心,遠離比較負面的情緒。
孩子覺得生活沒意思怎么開導
1、及時安慰孩子:孩子平時學習上的壓力比較大,學習任務繁重,如果是因為學習上的問題而意志消沉,父母應該及時的開導孩子。成績固然重要,但也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父母也不要把孩子的成績看得太重,對孩子的期望也不要太高。如果對孩子的要求過高,孩子在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時就會變得沮喪,悲觀消沉。
2、父母以身作則:孩子的情緒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很大。一個經常下班回到家就開始抱怨的父母,就是一個壞的例子。想象一下,父母一回到家就和孩子說自己平時的工作太忙了,回到家很累,再加上還要照顧孩子,還要做家務、給孩子做飯等等,孩子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我想,不僅是孩子,就連其他大人也會覺得很煩,心情很沮喪。所以,大人們平時不要經常向孩子“倒苦水”,這樣也會導致孩子覺得生活沒意思。
3、多和孩子溝通:孩子覺得生活沒意思時,家長要多多與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為什么情緒低落,是因為學習壓力大還是因為在學校里被同學欺負了,亦或是其他的什么與您。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有一個發泄的窗口,有些在心里的話讓孩子說出來可能就會好很多。
孩子覺得生活沒意思是怎么形成的
1、調整情緒的時間較慢: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對于事件的消化當然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和朋友鬧矛盾,可能幾分鐘,就不再想起,轉去做另一件事。
而有的孩子則需要一天,或是一個星期的時間,才能從事件中走出來。好像見到誰,都有種想跟人吵架的感覺,調整負情緒的時間有些慢。
2、把孩子當“出氣筒”:現在父母的工作壓力大,憤怒、焦躁不安的情緒很容易產生,有的父母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把自己在工作上的情緒帶到家庭,對孩子亂發脾氣,亂提各種命令要求,非但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反而讓孩子提心吊膽,增加困惑和焦慮情緒。
如果經常發生這種事,孩子會變得非常怯懦,或者模仿大人的行為,也對身邊的人胡亂發脾氣,不會控制情緒。
3、過度溺愛:好多家長怕孩子吃苦,在家盡全力滿足孩子的需求,卻沒有給孩子提供任何面對挫折的機會,這不僅剝奪了孩子建立自尊自信和發展能力的機會,還讓孩子形成了自私,懶惰的性格和其他不良行為習慣。等到孩子與他人交往時,因為不守規則,不懂得分享等原因,很難融入集體,容易受挫,變得越來越消極。
怎么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1、肯定自我:一個能肯定自己、尊重別人的孩子,會有更大機會享受健康身心和愉快的社交生活。他們和人交往時,能自如地調節關系。
2、接受自己:父母可以通過和孩子的溝通、別人的評語、參與游戲活動時的表現,讓孩子清楚自己生理、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強勢弱勢,同時建立一個接受自己強勢弱勢的態度。
3、鼓勵自己:每個人每天經歷那么多人與事,要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每個成就并加以贊許,是件不可能又容易令人失望的事。所以,從幼兒時期就告訴孩子,首先做自己的好朋友,對自己感到滿意的行為進行自我贊賞,遇到挫折時鼓勵自己,自己打氣,這樣的孩子當然能夠肯定自己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