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有孩子不聽話、難管教的時候,有些家長會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但之后又后悔,還拉不下面子去道歉,就這樣跟孩子僵著。長期這樣的話,會嚴重影響親子關系。所以家長要改變自己,同時對孩子慢慢引導。
對孩子發脾氣控制不住怎么辦
第一,父母要學會控制情緒
這里指的是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當中,如果父母發現自己情緒即將失控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暫停。
比如可以先暫時離開,找到一個單獨的空間,讓自己冷靜下來,深呼吸或者用冷水洗個臉,都是不錯的方法。當然,在離開之前,可以先向孩子說明情況,以示尊重,也能獲得初步認同。
第二,不要將壞情緒帶到孩子面前
現在社會壓力太大,有情緒很正常,作為成年人,一定要找到方法,發泄出自己的情緒,這樣也能更快地處理好事情。比如適當的運動,偶爾給自己放個假,看部讓人愉悅的電影,安靜地看看書等等,避免對孩子發脾氣。
第三,家長要學會道歉
很多時候,家長明知道自己做錯了,可礙于面子不好意思道歉。當家長真的說出來的時候,就會發現不僅卸下了一塊大石頭,更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真誠,得到他的原諒和諒解的同時,更有助于拉近親子關系,增加孩子對家長的信任。
對孩子發脾氣有哪些影響
一、容易讓孩子變得膽小,自卑且懦弱
家長如果經常對孩子發脾氣的話,孩子就會長期處在受驚嚇的狀態,尤其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在被家長大聲吼過后,內心容易產生恐懼,留下陰影。長此以往,就會讓孩子變得膽小,自卑,愈加內向。
二、孩子情商差,不擅長人際交往
孩子也會學到父母“愛發火”的不良習慣,總是根據自己的心情,隨意發泄消極情緒。這樣的孩子,長大后也沒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情商比較差,直接影響自己的個人形象,人際關系也很差,最后可能導致工作和生活中舉步維艱。
三、孩子容易變得暴躁且叛逆
當家長對孩子大吼大叫時,孩子也會以同樣的動作進行反擊,慢慢地,孩子就會變得很暴躁,易怒。同時,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發脾氣,不斷的指責批評他,會讓孩子變得更加不自信、內向。
怎么跟孩子有效溝通
一、創造親密的交流環境
為了促進更好的溝通,我們需要創造一個親密、寬松的交流環境。例如,在晚餐時,可以讓每個人輪流分享一天中的高興事,或者設立專門的家庭會議時間,讓大家共同討論一些重要的問題。這樣的交流環境會讓孩子感到自信和愿意與我們分享心里話。
二、有效的表達與理解
當我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時,要以肯定的方式表述。避免使用批評或指責的言辭。同時,我們也要學會理解并回應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表現出焦慮、憤怒或悲傷等情緒時,我們應該以耐心和理解的態度去聆聽,并給予他們適當的支持和安慰。
三、培養良好的溝通習慣
良好的溝通需要時間和堅持。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與自己交流,并給予他們正面的反饋和激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與孩子一起閱讀、游戲和做手工等活動,從中培養他們對話和合作的能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