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面對孩子十七歲了不愿意跟人交流的問題,家長要做適當的調整,用正確的教育方式,為孩子提供有效的引導,讓他們提高膽量,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由此他們性格上的問題,就會得到改善了。
孩子十七歲了不愿意跟人交流怎么辦
1、鼓勵表揚
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膽小的孩子更需要多鼓勵,表揚,承認還是的每一點進步,不停地表揚,強化。這樣孩子會越來越自信,膽子就不會總那么小啦。因此,面對十歲孩子不敢和人交流的情況,父母在于孩子相處的時候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是不是總是一副訓斥的表情,孩子易犯錯誤,就非打即罵,動輒指責孩子,甚至翻舊賬,把孩子原理的錯誤都一起揪出來,這樣很不好,孩子心里會有陰影的。
2、行為訓練法
在兒童社交恐懼的初期不少孩子都不會主動和身邊的人進行交流,因此,家長應該積極地訓練孩子正常的和身邊人進行交流。讓孩子慢慢習慣交流過程,走出心理問題的困局。而在使用行為療法的過程中,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的心理變化,如果發現孩子暫時無法接受,就應該使用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孩子習慣,以此改善他們不敢和人交流的問題。
3、家長的傾聽作用往往大于苦口婆心
在生活中很多家長平時都處于苦口婆心教育的狀態,其實往往話說得太多,孩子反而會聽不進去。因為如果一件事情反反復復的和孩子強調,孩子就會逐漸的懷疑自己的能力。因此,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平時多聽孩子說,要明白孩子哪些地方是自己不敢去做的、哪些地方是自己不會的、哪些地方是自己不想去嘗試的,然后家長再做針對性的引導。
4、營造家庭和睦的歡樂氛圍
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對于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經常吵架的父母,給孩子帶來的心靈傷害是很大的。現在生活壓力都很大,難免會把工作上的情緒帶到家里,一言不合就吵架,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吵。孩子就會害怕,就會陷入恐慌,從而變得內向,不敢與人交流。所以,有什么問題父母要好好溝通,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大肆爭吵,有什么問題可以到外面解決。
孩子十七歲了不愿意跟人交流的原因
1、家長的言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會對孩子產生影響。父母帶來的影響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大多數父母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甚至在公共場合說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其實父母的行為是非常不正確的,很有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導致自卑,這也是十歲孩子不敢和人交流的原因。
2、以思想強制教育孩子的父母
雖說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但很多時候,父母的過度引路不但不會給孩子的成長起到幫助,反而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思考選擇的能力,無法立足于社會。由此可見,家庭關系緊張,父母專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等因素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與人生。因為孩子在大人的種種思想強制下,也慢慢習慣于妥協,畢竟反抗是沒有用,那就只能欣然接受,掩藏自己想法,久而久之,孩子變成了一個不善于表達的人。
十七歲孩子的管教方式
1、支持孩子去犯錯
父母的角色定位,分“極權”、“縱容”和“權威”幾種。家長要用權威的定位,而不是威權的定位。威權的定位,是指只對孩子進行命令和控制,而不給孩子機會去犯錯,也不提供他們成長中必要的支持和資源。權威的家長在孩子面前有權威,但也給孩子各種支持和資源,而權威角色的另外一個方面,是自己以身作則,不能對孩子要求一套,對自己一套。
2、家長需要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家長不斷地引導和鼓勵。因此,家長可以通過游戲和練習的方式,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從而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壓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